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印刷智能化的思考

时间:2019-10-09来源:科印网作者:张立民

  近期RFID,智能化成为我们印刷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国家将其作为产业规划政策引导的方向之一,印刷界不但有在论坛、媒体上的热烈探讨,还有实体在各种不同层次上的实验实践。对此,笔者有些思考如下。上光

  1,智能化立体印刷,是大势所趋,应及早上手。分色

  智能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前期自动化、信息化基础上的再升级。其升级的本质,是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使生产线在自动采集实时数据后上海电气,能模拟人脑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异常作出判断,並立即发出纠偏的指令。洗涤用品包装

  智能化,是人类生产工具发展升级的必然阶段。谁先实施平版印刷,谁就能占领生产的先机和制高点。色彩

  印刷业,尤其是印企的老总们,应该有这样的认知,並尽快行动起来,及早上手。输纸

  2科印报告,智能化,既为印企解决现实难题,又为将来竞先奠基。唐山玉印

  效率、质量、成本,是印企管理的永恒课题;招工难,则是近年来印企面临的新问题。处在不同生产管理水平的印企晒版,多多少少都有这几方面的问题;通过智能化升级,或可有不同程度的解决。在这几方面表现较优的,智能化升级,可助其更上层楼,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先机。分色

  3富士星光,智能化,应该因厂制宜,一厂一策。EFI

  新建印刷厂(车间)又有财力者,可一步到位,直接购置整体全套智能化生产线。出版动态

  处在不同层次的数字出版,可分层或一次性完成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如传统生产方式,第一步,可增加ERP系统。已有ERP系统的,可增加MES系统並与ERP相连接。两种系统皆有的,即可增加Al(人工智能)系统。电子商务

  4书刊印刷,智能化,各层次系统须兼容。教育

  对ERP、MES、Al等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制造商来说,一定要互通信息,作到接口可共用,软件能兼容。尤其是下层的MES、ERP系统个性化印刷,因一般是先于AI系统安装的,更有责任预先考虑並解决与后装系统的兼容问题。当前有的公司在采购设备时,定制接口;科雷公司在自制智能化设备时,丰富接口;都是值得赞扬的利于行业的变通措施。当然,最终的解决之道柯达,还有赖于接口的标准化。金属包装

  5,智能化,关键在人。网络出版

  首先,领导要挂帅。根据笔者在参加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体验,实施各种计算机系统包装容器,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否则推动困难,有的可能半途而废。拼版

  其次,要广泛动员教育广大员工。因为智能化是新生事物,对于习惯于即有生产、管理模式的员工来讲,接受起来必然会有阻力。这就需要进行动员、宣讲和教育、培训。以提高认识数码印刷在中国,並授以必要的技能。柯达

  最后,要培养和使用好骨干。一是抓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员,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培养、使用新的积极分子。扩展到全社会,则需要通过院校学习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渠道,培养设计、实施智能化的各种人才。展会


张立民专栏

总访问量:224177 更新时间:2023-02-10 13:09:08

职务介绍:历任北京外文印刷厂生产处业务员、兼调度员、副处长、总调度。经济师职称。曾受聘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印刷企业ERP顾问、《中国印刷物资商情》编委、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兼标准起草人、北京印刷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顾问、科印网顾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印刷专家组专家、培黎职业学院艺术传媒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培训课程: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中国出版研究所、中国印刷研究所、中国印刷总公司、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印刷协会、北京印刷工业科技信息站、上海印刷包装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印协、吉林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广西印协、内蒙印协、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等组织的培训班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培黎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讲解印刷营销、工艺、计价、跟单、质量、纸张、成本、管理和出版物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等;并为一些出版、印刷和IT企业进行个性化授课、管理辅导、投标书制作和软件评估等;听课者来自全国各地,人数近三千。
主要作品:多年来,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印刷技术》、《印刷经理人》、《数码印刷》、《中国印刷物资商情》、《科印网》、《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中国印刷》、《今日印刷》、《中国包装》、《北京印刷信息》等印刷行业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著有《印刷计价实务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2006年9月重印、2007年9月三印)、《印刷业务员必读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2008年4月重印)、《印刷生产跟单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印刷业务速学速通30讲》(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