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人物访谈

领导力的修练(转载)

时间:2008-03-26 09:01:35来源:科印网作者:黄良典

彼得·圣吉:学习与问题共存


  1月31日早上9点,在某大酒店三楼已经涌入800多名来宾。人声鼎沸,他们究竟在等什么?

  一小时后,气势雄浑的音乐骤然响起,一名男子从容优雅地走上舞台,宛若巨星般地接受在场来宾的鼓掌欢迎。

  他,就是以《第五项修练》一书和组织学习理论享誉国际的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圣吉(Peter Senge)。


  这是圣吉以“领导力的修练”为题,发表唯一一场的公开演说。


  尽管圣吉以提倡组织学习及五项修练而名闻遐迩,但近年他积极投入人文教育、能源及环境永续经营的领域,并在中国与企业界、学界合作从事多项实验计划,希望透过这些实践过程,对人类与地球的未来贡献心力。


  此外,“世界咖啡馆”(world café)是圣吉近年来最推崇的集体交流方法,也是他近年积极参与推广的活动。主要是透过分组讨论、交互轮替的活动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充分、最有效率的团体讨论。


  以下是圣吉演讲的精华整理:

  人生就是不断的学习过程


  今天最重要的重点是:人们面对的压力愈来愈强大,各种“确定感”愈来愈少,无法解决的各种挑战和难题则与日俱增,而人们却似乎只会等在那里不动,等着某人来给我们解答。

 
  据我所知,所有的社会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有趣的是,尽管各地区社会、文化彼此有迥异,但人们都等着别人去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但是对每个人来说——不管你身在世界何方都无一例外——人生中的第一年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想想看,你自己过去是如何学走路的?在你人生初期阶段的一切事物,你是如何学习得来的?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但如果你不去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我今天讲的一切就都没有用了。这是今天第一个重点:你是如何学习的?你其实是从做中学。


  小孩在拿汤匙吃东西时,也不是第一次就能送进嘴里,对吧?他可能把汤匙送到肩上、甚至送到额头上,不是吗?


  因此,为什么我们非得坐等别人来给我们答案呢?为什么每次遇到困难时,都要去问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吧?”谁又是拥有解答的专家呢?



  内隐知识比外显知识更有用


  昨天我还在日本,很荣幸可以跟一位备受景仰的学者共同合作,他是在1995年着有《创新求胜——智价企业论》(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的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先生。这是本非常棒的书,书中的核心理念是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按:也称“默会致知”)和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不过这个词不是他发明的,是他援用科学哲学家博兰尼(Michael Polanyi)提出的概念。


  野中先生曾经和日本许多大企业合作,如佳能、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等。他从这些与企业合作的经验中,建立了他的“知识创造(knowledge creation)”理论,这个理论跟组织性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的概念略有不同,但差异不大。这两套理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不过,他仍是用“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这套核心理念来看待“学习型组织”。


  外显知识是指我们从书中学习得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类知识吸收、思考、转换成各种具体的概念,然后用来做为经营企业的策略或者做为开发产品的理论基础。


  启发野中先生的博兰尼,他实际上是位数学家兼哲学家。在许多年以前,他说了一句很棒的话,“我们所知道的事物,远比我们所能说出口的还多上许多。(We know far more than we can ever say)”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满脑子装着科学教给他的工具、方法的社会新鲜人,和一个经验老道的工程师相比,两人之间显然有着极大差异,对吧?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内隐知识,这种知识只能透过实际的操作过程才能学会,各行各业无一例外。所以人们的困惑往往就发生在这里,从而让人总觉得要问别人:“请告诉我该怎么做?”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