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人物访谈

王德茂:重新认识现代印刷

时间:2009-04-24 12:59:30来源:科印网作者:王德茂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印刷,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印刷主要用来印刷图画、书籍等出版物,是一种文化工具,人们把印刷看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印刷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印刷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各个领域,印刷产值有了成百倍的增长。印刷技术经历了一场革命,进入了数字网络化的时代。印刷制品成了社会每个角落,每个个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一种工业产品。印刷工业已发展成为一种庞杂的加工工业,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服务,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服务,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印刷成了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适应印刷的重大变化,改变印刷理念。

  一、印刷变革的简要历史回顾

  公元七世纪,唐代初年中国就有了雕版印刷。十一世纪初,中国宋代人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十五世纪德国人谷登堡(Gutenberg)发明了铅活字和压印机,称为凸版铅印。当时,这些印刷都是能工巧匠们的手工活,后来被称为古代印刷。随着欧洲工业化进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谷登堡发明的凸版铅印在西方逐步发展成了由电力拖动的完善的印刷机械装备,印刷由手工作坊进入了机械化生产,形成了印刷工业,实现了印刷工业化革命,被称为近代印刷。在近代印刷时期,后来又出现了凹版(腐蚀或雕刻)印刷、漏版(丝网)印刷、柔版(橡皮版)印刷、平版(照相制版)胶印等,但凸版铅印仍是主要的。
  中国的近代印刷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十九世纪中期在中国开始出现进口的铅印机,比西方晚了400多年。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印刷工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走向数字化与网络化,进入了现代印刷的年代。这就是说,西方的近代印刷经历了约550多年,中国的近代印刷经历了约150年的时间。应该指出的是:西方的550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550年,其印刷工业是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印刷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而中国的150多年,前100多年是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渡过的,印刷为战时政治、军事服务,为战时宣传、教育服务,主要是印制出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约30年的时间里,实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很不发达,国家按计划设立出版社,出版社按计划建立印刷厂,印刷厂隶属于出版社,印刷的主要任务还是印制出版物。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人们对印刷的认识也不相同,西方人认为印刷是一种工业,是为经济服务的,印刷由工业经济部门管理。长期以来,中国人则认为印刷是一种文化工具,印刷由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管理。但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因市场经济发展较早,人们关于印刷的理念与大陆人不同,他们的认识与西方类似,认为印刷是为经济服务的,由经济部门管理。
  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大有关印刷的问题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即“出书太慢,300天”,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张劲夫先生(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经委主任)和邓力群先生(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由国家经委牵头组织机械、电子、轻工、化工、文化、科学院等部委成立了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在范慕韩(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先生主持下,提出了“大印刷观”,所谓大印刷观就是把各种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看作是一个整体;1983年开始把印刷技术改造项目正式列入了国家五年计划;1985年创立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简称中国印刷工业协会)。在大印刷观的指引下,协调小组的工作体现了国家工业经济部门对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统一的科学的工业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撤销后,它开创的行业工作由中国印刷工业协会继承下来,并有了重大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大量的商品都需要引人注目的包装,都要求大张旗鼓的广告宣传和广泛深入的商业推介。于是,各种各样的印刷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印刷,如:包装印刷、广告印刷、商业印刷、标签印刷、证券印刷、票据印刷、本册印刷、磁卡印刷、标牌印刷、名片印刷、贺卡印刷、请柬印刷、静电印刷、快件印刷、柔性印刷、塑料印刷、织品印刷、金属印刷、陶瓷印花、喷墨印刷、丝网印刷、电子线路印刷等等,迅猛地发展了起来。与此同时,报纸增版,期刊增页,图书也刊登商品广告,广告收入成了出版物的经济支柱。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印刷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打破了计划经济形成的“谁用谁建,谁建谁管”的格局,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条。这个新的产业链条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印刷企业,还包括专为印刷企业提供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的制造企业。这个新的产业链条不仅仅是旧的链条的扩大与延长,而且原有环节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革,原来附属于出版社的印刷厂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印刷企业,直接面向社会,出版社与印刷厂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发化,出版社变成了印刷企业的客户之一,两者之间在经济上不再是隶属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快速、稳定发展,百倍增长,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变化。印刷设备厂商从几十家到700余多家,2008年销售额达160亿元人民币,增长百倍;印刷器材厂商现有4300多家,2008年销售额(含印刷用纸和纸板)达3700亿元人民币,百倍增长;印刷企业由1万家发展到18多万家,从业人员从80多万发展到360多万,2008年产值达4750亿元人民币,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倍。根据2008年的统计,包装印刷产值约1550亿人民币,是印刷总产值的32.6%;书刊印刷产值约890亿人民币,是印刷总产值的18.7%;其他印刷占印刷总产值的48.7%。我国已成为一个印刷大国,但不是印刷强国。

  二、现代印刷是一种为社会全方位服务的加工工业

  在当今社会里,任何人,不管是谁,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印刷工业产品。早上起床,衣服、鞋袜上面都有明显的印制的标签;刷牙、漱口,牙膏、牙刷、口杯上皆印有图形和文字;用早餐,牛奶、面包都有很讲究的包装,上面印有清晰的文图;走到街上,到处都是印有明晰字样及图案的路牌、站牌、店铺名牌及各种各样的户外广告牌;走进商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然而实际上看到的并非是商品本身,而是它们的引人注目的包装印刷;付款时,用信用卡或钞票都是精细的印刷品,售货员开的单据及收银员开的发票也都是印制的;上班工作时,接触许多文件资料,它们都是印刷的,办公用的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等设备,它们的面板及内部的电子线路也都是印刷的;休息时,茶、咖啡及各种饮料都是装在印制精美的袋子里面的;吸烟,烟的包装印刷也是很精美的;读书,书是印制的;读报,报纸是印刷的;用手机与朋友交谈,手机里的电子线路及面板也都是印刷的;听广播、看电视,收音机、电视机里的电子线路也是印刷的,面板也是印刷的;睡觉,用的床铺、被褥都带有印刷的标牌及标签。只要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就会意识到:在当今社会里,经过印刷加工的制品已成为任何人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工业产品。
  再往更广阔的范围看一看,想一想,就会意识到:印刷在为人类社会全方位服务,印刷制品已成为人类社会每个角落、每个单位、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村庄、城镇、城市、大都市,矿山、工厂、企业、公司、学校、机关,农业、工业、商业、外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等都离不开印刷制品。大矿山、大工厂、大公司、高等学校、大出版社、党政机关等为了满足内部需要设有自己的印刷所或印刷厂,在为内部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服务。小企业、小公司、小村镇、小机关、小学校、小单位也都备有相应的打印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等等。
  现代印刷与国民经济紧密相联,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印刷已成为一种为社会全方位服务的加工工业。印刷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出版物印刷会受到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经济有关的印刷量还会继续增大。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出版物印刷在印刷总量中所占比率还会有所下降。
  人均印刷用纸量是一个国家印刷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年人均印刷用纸(含纸板)在300公斤左右。我国2008年刚达64公斤,约是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一个国家的印刷总量基本上是由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人口的多少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印刷大国,但远不是印刷强国。近30年来我国印刷工业以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速度增长,今后也将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当我国成为经济强国之时,也将是一个印刷强国。
  我国印刷设备2008年产值160亿人民币出口9.8亿美元,进口17.3亿美元,进口远大于出口。国产印刷设备和进口印刷设备各占国内印刷设备市场的50%左右。进口设备都是高档次的,国内高档印刷设备市场的大部分(80%以上)被进口占据。国产印刷设备大部分属中低档次,出口逐年增加,态势很好。我国印刷设备工业应大力提高高档设备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争取占领国内市场的大部,并有所出口;应努力提高中低档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努力扩大出口。
  我国印刷器材(含印刷用纸和纸板)2008年产值3700亿人民币,满足了国内市场中低档的需求,高档次的纸张、版材、油墨、橡皮布等尚需进口,但进口量不大。我国胶印板材的生产能力已达2.8亿平方米以上/年,2008年生产2.79亿平方米;出口快速增长,2008年达6527万平方米。我国印刷器材工业应大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努力扩大出口。
  我国印刷外贸加工2008年已达450亿人民币,约占印刷总产值的9.5%,国内需要的印刷制品到海外加工的几乎为零。这说明,我国印刷工业的印制能力已大于国内需要,部分印刷企业的印刷技术水平已能满足国际要求,中国印刷企业已全部占领国内市场并已拓展至海外。国内印刷市场的大小不是印刷本身所决定的,在国内市场被国内企业全部占据的条件下,国内印刷企业内部的竞争起不到拓展国内市场的作用,只能促进国内印刷市场配置逐步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印刷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面向海外,努力拓展海外市场。
  我国印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上了为社会全方面服务的道路,并已步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现代印刷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现代印刷技术可分为印刷工艺技术和印刷基础技术两大类。利用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完成印刷过程的技术,称为印刷工艺技术。印刷用到的其他学科的技术,是印刷技术的基础,这些印刷基础技术体现在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上,所以又称印刷设备技术和印刷器材技术。
  印刷的核心是油墨转移,按油墨转移方式方法的不同,人们把印刷分为平版印刷(胶印)、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漏版)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等不同的印刷工艺。要实现某种印刷工艺,即完成某种印刷过程,需要相应的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不同的印刷工艺用的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是有区别的。这些设备和器材涉及到物理、数学、化学、光学、电子、计算机、机械、材料等诸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我们说印刷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根据就在于此;原国家经委组织机械、电子、轻工、化工、文化、科学院等多个部门成立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原因也在于此;“大印刷观”的提出,其重要依据也在于此。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的教授王选先生是学计算数学搞计算机的,以他为首的一批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光学、机械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系统,推动中国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进入了现代印刷时代。为什么一位本来并不懂印刷的计算机教授和一批并不懂印刷的科技人员却能为印刷的发展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贡献?其实,这并不奇怪,这是现代印刷技术的性质决定的。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需要机、光、电技术结合,需要计算机技术,王选他们正是发挥了他们的专长,成功地把有关方面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印刷中,推动印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段成功的历史告诉我们:现代印刷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机、光、电一体化,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构成其基础。
  上世纪末,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提出了关于印刷技术发展的28字方针,头7个字就是“印前数字、网络化”。现在数字与网络技术已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印前,图文影像处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已广泛推广,CTP技术的发展正在使印前工艺全面实现数字、网络化。数字与网络技术正在与各种印刷工艺深入结合,各种印刷工艺都在逐步实现数字、网络化。静电印刷工艺(静电隐形版与带电油墨)实现了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很好地满足了按需印刷的要求,被称为“数字(码)印刷”;喷墨印刷工艺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成为一种典型的“数字(码)印刷”,能很好地满足可变数据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打印,在大型广告制作领域大显神通,在文化艺术品复制中也显示出了很强的优势。这两种“数字(码)印刷”的共同特点是:输入数字化信息,无需人的干预,自动完成印刷。其它各种印刷也在向这一方向迈进。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数字(码)印刷”:一套印刷系统,给它输入关于印品的数字化信息,在数字与网络系统的控制下,无需人的干预,自动完成印刷,这样的印刷系统就是“数字(码)印刷系统”,这样的印刷就是“数字(码)印刷”。
  应该注意的是:数字与网络系统是一种信息处理和控制系统,它没有能量输出,不能做功,不能直接实现油墨的转移,它只能控制而永远也不能取代能完成各种印刷动作的机电装备,它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而机电装备则相当于人的机体和四肢。所谓“数字(码)印刷”并非意味着数字与网络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机电印刷系统,而是数字网络技术与传统机电印刷系统的有机结合。
  我们正在进行一次印刷数字化与网络化的革命,正在进入无人操作的数字(码)印刷时代。

  四、改变理念

  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要发生变化,这是规律。但是,认识的改变有早有迟,早比迟好,早主动,会促进发展;迟被动,会贻误发展。
  广义上讲,印刷品(电子线路等安置在其他产品内部的印刷器件除外)是一种信息载体。印刷的东西都会给人们提供某种信息,让人们去感知。除了盲人以外,人们都是用自己的眼睛,通过光学作用,接收印刷的信息,并感知其含义。当您看到包装袋上印有“全聚德”字样及熟鸭图样时,您就知道袋里装的是全聚德烤鸭;当您看到印制的某种货币特有的图案、文字及“100”字样时,您就知道它是100元一张的某种钞票;当您来到一个大门口,看到印制的牌子时,您就知道里面是甚么单位;当您步入大厅,看清了主席台背板上印制的图案及文字时,您就知道此处将举行甚么活动;当您读书、阅读文件时,您都是在通过印刷品获得信息。印刷制品是一种广义的信息载体,所谓“广义”是相对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递的新闻信息而言的。一个包装盒上印刷的图案和文字,对人的眼睛来说也是一种信息,尽管与广播、电视、报纸上的新闻信息有所不同。
  前面说过,能工巧匠们的手工印刷技术已成过去,机械化的近代印刷技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印刷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以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为基础,机、光、电一体化,数字与网络技术贯穿其中;印刷工业主要为出版物服务的时代已成过去,现代印刷工业与国民经济紧密相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国民经济及人们生活全方位服务;印刷工业的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各种印刷企业、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印刷器材生产企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印刷工业产业链。“大印刷观”把各种印刷、印刷设备、印刷器材看作是一个整体,已被广泛认同。
  我们应大力促进印刷理念的转变,确认印刷是一种工业,印刷是一种为社会全方位服务的加工工业,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于社会每个个人。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