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人物访谈

再谈名片带来的“明骗”

时间:2010-02-22 11:14:52来源:科印网作者:康启来

  几年前,笔者曾经在地方日报上发表一篇题为《警惕名片带来的明骗》,针对社会上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名片进行明骗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了披露,起到了正确的导向和警示作用,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当今,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和空前活跃,人们的各种往来也日益频繁。而名片作为人们社交活动、商业公关和经济业务往来的一种特殊“身份证”,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使用效果。因此,尽管现在社会的信息沟通方式变迁相当快速,但是,传统名片作为一种反映个人信息的介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青睐,几乎不会因社会的进化和发展而被淘汰。所以,它仍然是各行各业的人们相互认识、沟通和联系,以及促进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桥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并使用。
  由于名片具有显而易见的使用效果,一些“精明”的人便打上利用名片骗人的坏主意,使得名片成为名副其实的“明骗”,如明明是几个人拼凑起来小打小闹的小作坊,却在名片上冠以某某公司之大名,借以虚张声势,骗取对方的信任;有的人明明已经离开了某某公司搞单干了,却仍然手执原公司的名片,骗取客户的信任;有的人明明是小老板,却在名片上印上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以夸大实力;有的人打着某公司的名片,收到业务后却拿到地下印刷厂去印刷,利用地下印刷厂的特殊优势赚取更多的利润;有的人明明是无业游民,却在假名片中印上某机关单位的某个头衔或某某厂的厂长。凡此种种利用假名片进行明骗的行为,仍然是时有发生。有的人手持一纸假名片,到处招摇撞骗,让假冒伪劣产品闯荡市场;让善良忠厚的群众受蒙蔽,有的甚至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江苏法制报》曾经报道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案例:丹阳市一名无业游民利用印上某厂厂长的名片,在刚结识的生人面前声称自己有亲戚在某省政府任职,与某市委领导关系比较要好,先后以可以帮助安排好单位工作、购买廉价房等需要活动经费为由,骗取多名受害者的信任,诈骗累计金额达到39000元。其实,这起案件中的一些受害者在假招工的应聘过程中,没有得到“聘用”,却通过假名片认识了这个“厂长”,于是,不知不觉在“厂长”面前放松了警惕性,最终上当受骗。
  笔者认为,要有效防止上当受骗,我们必须时刻擦亮眼睛,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要轻易通过名片相信其人,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不为口头的承诺所麻痹,遇事不妨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想象,就不会为名片所“明骗”。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