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人物访谈

董金狮:盲目恢复泡沫餐盒将是一场灾难

时间:2010-09-06 18:23:03来源:董金狮博客

  8月24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召开的“正确认识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现在广泛应用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认定为典型的绿色产品。两家协会联合召开发布会,呼吁“正确认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泡沫餐盒被宣称为典型的绿色低碳产品。但实际上,这种餐盒因为白色污染问题,早已被国家禁止生产销售10年多。
  国家发改委最近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原先被列入“应淘汰的落后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已经消失。
  支持泡沫餐盒重回市场的专家来自塑料加工协会,而反对泡沫餐盒重回市场的专家实际是环保餐盒的代言人?这是一场学术对决,还是各为利益集团说话?本期绿问邀请反对派专家董金狮畅谈为何反对发泡餐盒解禁。
  1、绿问:有产业协会召开发布会,说一次性发泡餐具是绿色的产品,要恢复其合法身份,您怎么看?
  董金狮:什么是绿色产品?我国的绿色包装的定义是易回收、易处置,或者易消纳的包装物才能称为绿色包装。发泡餐盒是属于不易回收(因为回收率很低,或者没有人回收)。第二个不易处置。埋,占用耕地;烧,污染空气。第三个,不容易降解。
  现在发泡餐盒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原来国家下禁令的时候就是因为它污染环境,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发泡餐盒依然在污染环境,几乎没有人对它回收利用。
  2、绿问:真的恢复其合法身份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董金狮:发泡餐盒想要重回市场,首先,要对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管理,不得使用废塑料,不得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违规的化学添加剂。其次,对它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但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发泡餐具回收难度相当大。如果拿不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只是简单的恢复了,我认为是一场灾难。这样将会导致产业国家政策的朝令夕改,国家的权威性、政府的公信力在哪里?第二个就是行业的混乱,原来说它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现在又成为绿色产品,这样颠三倒四的混淆,消费者到底该听谁的?
  3、绿问:但是现在发改委的文件中,即将把发泡餐盒从淘汰目录中去掉了,怎么办?
  董金狮:把这个产品从淘汰目录去掉,并不意味着国家鼓励。我建议把它放在限制类产品。生产企业必须要符合新的食品安全生产要求,要办生产许可证,同时要负起责任。除了质量负起责任外,对环境也要负起责任。这些如果能做到的话,可以有条件地恢复它的合法性。
  另外在使用范围上也要限制,比如说在一些旅游景区、公园、学校等敏感的地区,还有一些偏远地区、难以回收利用的地区都不应该使用发泡餐盒。因为用完以后回收成本太高,处理难度比较大。所以要有限制的生产和使用。
  4、绿问:塑料协会的发布会上说一次性发泡餐具是无毒无害的,是不是这样呢?
  董金狮:对一个发泡餐盒来讲,是不是有毒有害,取决于它的原材料和使用条件。合格的发泡餐具,达到食品安全要求的发泡产品是可以使用的。第二个,还要科学的使用,比如说不能装炒菜,不能在高温下使用,不能在微波炉里使用。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有可能对人体有害。
  特别是里面的苯乙烯单体,如果用废塑料或车间的再生料,这个指标有可能超标。苯乙烯本身是个致癌物质,对于肝脏、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白血球影响很大,会导致一些妇女(包括男性)生育方面功能的影响。
  “有毒有害的产品,不能因为市场有需求就放任它”
  5、绿问: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被禁11年了,市场上仍然有很多,为什么屡禁不止呢?
  董金狮:因为发泡餐具便宜,吃盒饭的人、做餐盒的经营人都希望便宜。就像吸烟一样,很多人都在吸烟,是不是因为有市场需求,我们就不再限制烟了呢?
  对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不能因为消费者有需求,我们就放任它。发泡餐盒也是这样一个问题,有市场是因为它性价比高,便宜。那么,因为有市场需求,我们就要恢复吗?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简单的推理。市场上屡禁不止,只能说明对于国家的禁令,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反过来怀疑这个政策的科学性。我认为是执行部门不作为,如果真作为了,这个东西不难禁,市场上也不缺替代品。
  6、绿问:全国发泡餐具在市场中占据多大的比例?
  董金狮:现在市场上,在餐盒领域,发泡餐盒占了60%、70%。其他类型的产品,比如说方便面碗、超市的生鲜托盘、刀叉勺等等,这些产品现在都没有发泡的,因为这些场所管理的比较严格,不敢贸然采购发泡塑料产品,基本都使用了聚丙烯材质(环保材料),或用纸质品替代。
  现在一次性发泡餐盒在餐盒领域占到一半以上的市场,主要是因为快餐盒是不收费的,而使用餐盒的饭店管理比较松散,发泡餐盒没有经过严格的采购记录,所以造成市场的混乱,使得发泡餐盒比例这么高。
  “上海的泡沫餐盒回收体系实际上已经半瘫痪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