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生活播报

名人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从和姜昆老师说相声感悟名人成功

时间:2010-07-08 15:10:55来源:《华联印刷》作者:张林桂
  我们认识姜昆老师的弟弟姜仲社长,于是,也认识了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

  非常荣幸,姜昆老师于2010年1月初来华联印刷参观访问,我们热情地接待了他。

  现实中的姜昆,和舞台上那个姜昆一模一样,满脸灿烂的笑容,走路带起一阵春风。他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极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陪同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公司几乎所有的可看之处,他一直兴致勃勃。强烈的好奇心是有学问的名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参观后,我和姜昆老师两个人在华联印刷Coffe08008交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到酣处,我邀请姜昆老师在1月30日华联印刷2010新春联欢会上说一段相声,他马上应允。

  在聊天中我发现我和姜昆老师在人生经历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于是,我向他提出了和他说一段相声的提仪,没想到,他马上答应了。不过,他有个条件,就是由我写个脚本。他可能也设想到,我马上答应了。我当时就想出了我想和姜昆老师合说的相声题目,叫“找不同”。姜昆老师很感兴趣,并且和我议论了一下主要内容。姜昆老师爽快地说:“好!写完后传给我就行了。”我们约好,在1月30日演出前抽个把小时碰一碰,串一串,然后就演出。

  姜昆老师在这之前并不认识我,只是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他就判断我提出的合说一个相声的方案可行,这是多么大的判断能力啊!从中我要学习的是姜昆老师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能冷静判断,并能够大胆决策,有不怕风险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纷杂的现今是十分必要的。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话说之后我如约把脚本“找不同”传给了姜昆老师,过了两天,得到了他的肯定,说“张总这个本子不错,写得比我们不少专业相声演员的还好。”我知道这是鼓励而已。

  话说1月30日演出时间越来越近,而和姜老师碰一下的机会一直没有,只好把希望放在1月30日当天演出之前抽时间和姜昆老师能碰一碰。为此,我们还订了一个宾馆房间,准备给姜昆老师作为休息之用并在此准备。谁知道,姜昆老师是在演出前半小时才到现场的。到场后,他说不休息,直奔化妆室。

  在化妆室,我们开了“演出调度会”,姜昆老师对我说,咱俩节目来不及排练了,但是,定好了的,相声还是要说的。怎么办呢?调一顺序,原计划咱俩先说,现在咱俩后说,让我和戴志诚、赵津生的“和谁说相声”先说。我们仨人说的时候,你到台下去看,找一个切入点,等我们说完,找把他们两人赶下去,咱俩接着说。“我说:“可以,没问题。”

  于是,姜昆老师和戴志诚、赵津生二位把要在央视春晚上说的“和谁说相声”在我们华联印刷2010新春联欢会的大舞台上先说了一遍。当然,我们信守了和姜昆老师的约定,不要专业录相,不要放到网上去。

  我在台上紧张地听他们三人说,并且一下子就找到了我的切入点。姜昆老师不是说和戴志诚说相声说了二十年已经腻了吗,我就抓住这一点,让姜昆老师和我说相声,让我顶戴志诚的位子。点子有了,台词也就出来了。当他们三人说完后,我马上冲到台上,高呼“姜昆老师不要走,我给您找到新的搭档了,您不是要换掉戴志诚吗?新人有了,就是我。”于是,我们就一直说了下去。因为,事先约好了由我先说,姜昆老师跟着我说,因为我对自己写的脚本很熟悉,就主动担起“逗”的角色,姜昆老师的确是舞台上的“老姜”,“捧”得十分自如,于是,一场好像是排练了多少遍的相声,我们一口气顺利地展示给了观众。台下掌声不断,笑声不断,依大家的热烈气氛,我就给自己参与的节目打了个“成功”的分数。姜昆老师在化妆室也对我说,“不错,挺成功的!”这是对我很大的鼓励。当然,这个成功,并不是说我说相声成功,而是说,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这个特定的组台,这个特定的节目是成功的。

  我和姜昆老师说相声,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姜昆的弟弟姜仲社长对哉说,这是姜昆第一次和非专业演员说相声。这句话对我来说,已是最高荣誉,最高褒奖了。有缘和姜昆老师说了一次相声,我的最大收获是有机会零距离和名人接触,向名人姜昆学习到很多东西,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我悟出的道理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姜昆老师艰苦奋斗的精神。姜昆早就成名了,从他1983年当春晚主持人,从他创作“如此照相”,从他当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时就成名了。名人姜昆并未以名人自诩,仍然保持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停地为人民创作,不停地为人民演出。“笑星”姜昆不停地把“笑”送到人民群众之中。1月30日那天,姜昆老师上午从河北论州返京,先到西边学院路演出,然后下午到南边黄村我公司的活动中演出,晚上又到另一地方演出。我对姜昆老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感铭至深,要成功者非向他学习这种精神不可。辉煌成功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这是我从姜昆老师身上感悟到的。

  第二,学习姜昆老师现场调度,应对变化的能力。面对我和姜昆老师的节目没有排练时间而又要如约演出这一问题,姜昆老师从容不迫,立即想出应急方案,充分表现了应变能力的高强,用组织生产的术语来说就是有极强的现场调度,现场指挥能力。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经常性的,偶发事件成了寻常事件,只有具备高强的应变能力才能让程序永远顺畅进行。姜昆老师抓住了两点,一是让我找好了切入口,使两个相声节目浑然一体,变得自然流畅衔接;二是让我带着他说,就把问题“化险为夷”了,不会冷场。只这两点,就使节目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在现实工作中要有计划,但是,不惟计划,只有高超应变才能成功。这是我从姜昆老师身上感悟到的又一道理。

  第三,学习姜昆老师虚怀若谷,不断完善作品的精神。我们演出完成后,我陪同姜昆老师回到化妆室,戴志诚和赵津生二位已在里面。姜昆老师还没坐下,说了几句我和他的演出不错话之后,马上点评起刚才他们三个人说的相声来。说赵津生有的地方慢了半拍,有的地方笑的快了一些等等。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姜昆老师问我对他们的相声有什么意见,让我说一说,我还真的斗胆讲了几句,当然都是外行话,但姜昆老师却说:“张总说的不错,我们要考虑一下”等等。

  任何作品,不可能一写出来,一编出来就十全十美。一定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姜昆老师就是在不断推动着这个过程。有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作风。有了这种作风,没有不出好作品的理由,设有不成功的理由。这是我从姜昆老师身上感悟到的第三个道理。

  第四,学习姜昆老师不讲条件,因地制宜,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公司联欢会的礼堂是我们借用一家出版社度假村的,场面挺大,但条件不太好,化妆室里什么都没有。姜昆老师什么都不计较,用手蘸点儿自来水,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因为旅途匆匆而略有散乱的头发。认真地整理一下衣服,擦了擦脸,就精神抖擞地上了场。

  一上场,立刻就进入状态,虽然是友情出演,但毫不含糊,非常认真,效果非常好,两个相声加起来:再加上现场写书法,在场上足足表演了五十分钟。这种不讲条件,因地制宜,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战役又一个战役的不断成功成就了真正的“名人”。

  第五,学习姜昆老师不摆架子,笑口常开,平易近人的作风。姜昆老师无论是到我们公司参观还是到联欢会演出,“被照相”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我们和他照,看见他的员工和他照,前台服务员跟他照,司机跟他照;在咖啡厅照,在院子里照,在化妆室照,在走廊照,上汽车前还要照。我发现,姜昆老师一直是笑口大开,来者不拒,没有任何架子和不耐烦,而且从心里发出一种幸福的微笑。

  普通人愿意和名人照个相,是名人的成功象征,特别是文艺界名人,只有普通人喜欢你,你才有价值,你才是人民的演员。从姜昆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名人的大家风范,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常言说得好,“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是“与君一相声,胜读十年书”。这次读的是一本名人姜昆是怎么成功的书。从书本学习的东西经常会忘,而自己从亲身经历中学到的东西,经常会终身难忘,这就是“胜读十年书”的原因。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