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张纸给纸机又称输纸装置、输纸器,所有的单张纸印刷机(如单张纸柔性版印刷机、胶印机、凹印机和丝网印刷机等)不仅都需要配备给纸机,而且单张纸印刷品质量离线检测装置和一些单张纸印后加工设备(如模切机、折页机等)也是必备的。 伴随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单张纸给纸机也有不少的技术创新。研究、分析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对于使用者、科研人员和制造商都是很有意义的。 单张纸给纸机主要有间隙式给纸机和连续(重叠)式给纸机。除少数小机器和装订设备配备的书皮给纸装置之外,基本上都采用连续式给纸机。这里笔者将着重介绍连续式给纸机的新发展。 1.分离头新技术 传统的连续式给纸机的纸张分离采用分离头(分纸头),传统的分离头压脚都有吹风功能,而三菱新型给纸机分离头的压脚不带吹风,并采用4个提纸吸嘴、4个递纸吸嘴。据称,这种分离头对纸张的适应性比较好。高宝新型给纸机分离头的压脚也不带吹风,并称其工作过程中惯性比较小,适于高速运转。传统的给纸机分离头在纸张大小确定调整完成后都是固定不动的,但高宝的给纸机分离头可以上下浮动,始终与纸张表面处于规定的距离,称其可以大幅度提高纸张传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双张检测装置 传统的双张检测装置多采用机械式检测,当出现双张或多张时,机械式检测装置的某部分(如滚轮)产生位移,控制系统发出停机指令,停止给纸,已经进入印刷机组的纸张可以继续进行印刷。随着技术的发展,给纸机的使用范围扩大,承印材料日益增多,检测方法和装置也多了起来。表1所示为目前常用的双张检测系统及其应用范围。
表1 目前常用的双张检测系统及其应用范围

3.纸张输送 纸张应该稳定、可靠地从输纸板送至定位机构。目前,纸张的输送方式主要有3种。 传统的纸张输送过程中,输纸板上的毛刷轮和滚轮压住纸张,纸张在毛刷轮、滚轮和输纸带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到纸张定位机构。为了保证纸张平稳、可靠的输送,一般输纸板上有多根输纸带和多个毛刷轮、滚轮。为了保证纸张平稳、正确地输送到前规,各毛刷轮、滚轮对纸张的压力必须调整一致,同时各输纸带的张紧力和速度也必须一致。但这样调整比较麻烦,而且有时滚轮会将未干的印刷品蹭脏。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真空输纸带,于是便出现了真空输纸带输纸装置,如图1、图2所示。图1所示为2根真空输纸带,不用滚轮,少数产品有时在纸边上采用毛刷轮辅助输纸。这种输纸方式要求2根真空输纸带的速度和吸附力保持一致,以保证纸张平稳输送。图2所示为采用1根较宽的真空输纸带,可以解决2根真空输纸带可能导致纸张输送失衡的问题,但在纸张幅面很大时也可能出现问题。
 图1 采用2根真空输纸带的输纸装置
 图2 采用1根较宽真空输纸带的输纸装置
4.纸张缓冲机构 为了保证纸张高速运动定位的准确性,纸张在接近前规定位机构前一般需要降速。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压纸轮、吸嘴使纸张降速,或前规有2个位置,即纸张到达前规后前规再稍稍后退最后定位。另一种方法是前规装置设有一个缓冲挡规,纸张到达前规前,先到达缓冲挡规,由缓冲挡规引导纸张到达前规。由于缓冲挡规向前运动的速度由高到低,使纸张逐步减速,到达前规时纸速已经大大降低。新的高速机多采用真空负压缓冲办法,在输纸台板下面设有1~3个负压腔,每个负压腔的真空度都可单独调整,通常是3个负压腔的真空度依次加大,即靠近前规的负压腔吸力最大,每个负压腔的具体真空度取决于机器速度。一般纸张到达前规前,纸速可降到机器速度的65%,以防止纸张冲击前规而造成反弹,保证定位准确。 5.无侧规技术 传统的纸张定位都是采用前规和侧规,不仅调整麻烦,而且要求纸张裁切垂直。无侧规技术减少了调整时间及因调整不当造成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以前因纸张裁切不垂直,侧规拉(推)纸张可能造成纸张歪斜的问题。 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无侧规机构,但原理基本相同。其中,高宝Rapida105的无侧规机构比较典型,其工作原理如下。纸张未到达前规前,由安装在原侧规位置的2个光电感应装置(电眼),将纸张边沿的位置准确地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纸张位置的数据信息,由传纸滚筒上控制牙排的伺服电机对传纸滚筒的牙排位置进行初步调整。经过初步调整定位的传纸滚筒牙排接过纸张后,再根据控制系统的纸张位置指令,对牙排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传纸滚筒将准确定位的纸张交给压印滚筒。 采用无侧规技术时,纸张横向定位在中央控制台上调整,印刷开始时在中央控制台上输入承印物的相关尺寸,光电感应装置即可自动进行预调,纸张侧向调整的范围为1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