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预聚物对UV柔印油墨分散性影响的研究

时间:2008-08-30来源:作者:魏先福、颜燕妮等
  2.1 不同种类的预聚物比对色浆粒径的影响
  由图1~3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三种预聚物的品色色浆其他,预聚物为6311-100的色浆在各个颜基比条件下,粒径都较小,较为均匀,且分布宽度都较小,分散性较好。其他三种预聚物在颜基比变化的条件下包装装潢,颜料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波动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不规律性。由此可以说明不同种类的预聚物对、颜料分散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研磨时,预聚物种类不同,其分子结构各不相同,与颜料之间的物理作用力不同输纸,其对颜料的润湿分散作用亦不同[5]。因此,为了使所制备的油墨有最佳的分散状态,应首先确定一种与颜料润湿分散性能较好的预聚物研磨制备色浆。在本实验条件下,研磨预聚物为6311-100时,颜料的润湿分散性较好。
  2.2 不同的颜基比对色浆粒径的影响
  由图1~3可以看出:四种预聚物在颜基比改变的情况下中国印刷企业强,粒径的大小及其分布都有改变。例如,在预聚物为6311-100,颜基比为1.5:1的品色油墨色浆, 相比较其他颜基比做出来的色浆,粒径最小, 分散性较好。由此可以说明颜基比对油墨的颜料分散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分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流动过程,只有达到最佳流动点数码印刷,油墨研磨时才能得到有效的剪切作用,分散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研磨时,颜基比不同,剪切作用亦不同[6-7]。因此,为了使所制备的油墨有最佳的分散状态平版印刷,应首先确定最佳颜基比,然后用最佳颜基比研磨制备色浆。在本实验条件下,预聚物为6311-100时,颜基比为1.5.:1的情况下,颜料的分散性最好。电子商务
  2.3 色浆的分散稳定性
  为了确保色浆的颜料的分散稳定性,还应当将本实验条件下光盘印刷,制备出的最佳色浆(预聚物为6311-100,最佳颜基比为1.5:1)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重复测量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经重复实验之后,得出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制备出来的色浆在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橡胶制品,其粒径大小及其分布都比较稳定,说明颜料没有再次发生絮凝,其分散稳定性良好。印刷设备

    
a 制备当天测试分布图                           b放置一段时间后测试分布图
图4 预聚物(6311-100)对颜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Fig.4 The effect of prepolymer (6311-100) on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magenta inks特种印刷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 颜料与不同的预聚物研磨制备色浆时,颜料的分散性是不同的。本实验条件下,预聚物为6311-100制备的品红色浆的分散性最为理想。
  2) 颜基比对油墨的分散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数字印刷机,要得到分散性能良好的油墨,就必须采用最佳颜基比研磨制备基墨。在本实验条件下,颜料含量为25%,预聚物为6311-100的品红色浆的最佳颜基比为1.5∶1。
  3)用6311-100制备的颜基比为1.5:1的色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颜料粒径分布稳定性良好。
  4)为了制得高质量的UV柔印油墨,应首先选择一种对颜料润湿分散性好的研磨预聚物雅昌,再采用最佳颜基比研磨制备色浆,然后再对色浆按照油墨粘度的要求用单体进行调稀,这样可以得到分散性能良好的油墨,从而保证油墨的制备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子美,刘瑞芳,唐正宁等译.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陈文等. UV自由基固化油墨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5,26(12): 26-28
  [3] 骆光林.柔性版印刷油墨[J].机电信息,2005,(14):54-57
  [4] 常英,隋玉龙.浅谈影响UV油墨印刷品质的因素[J]. 丝网印刷, 2007,(9):20-21知识产权
  [5] 陈用烈,曾兆华,杨建文. 辐射固化材料及其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 向阳,王捷先. 印刷材料及适性[M ].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0.
  [7] 王少军,崔励,焦利勇,等. 印刷油墨生产技术[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8] 周震、武兵. 印刷油墨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其他包装


魏先福专栏

总访问量:74156 更新时间:2010-12-15 16:20:26

简介:博士后,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网协会理事、全国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印刷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负责人,“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北京市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获第十届森泽信夫印刷技术二等奖,被评为2007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印刷工程、印刷材料流变学、新型材料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