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作者为:赵蕾防伪印刷,黄蓓青,孙程博,魏先福
摘要:平版印刷油墨不可避免低会被乳化,油墨乳化后对油墨的各种印刷适性将产生很大影响。本论文对研制的UV胶印油墨和DIC UV胶印油墨进行乳化,探讨了两种UV油墨的乳化率对油墨转移率以及固化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墨印刷,油墨乳化率较低时,对油墨转移率影响不大,但随着乳化率的增加,油墨转移率呈直线下降;油墨固化速度随乳化率的增大近似呈直线下降。
关键字:UV胶印油墨 乳化率 油墨转移率,固化速度
1. 绪言 近年来我国印刷产业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同的速度迅速发展书刊印刷,同时人们对印刷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UV油墨是当今普遍使用的环保型油墨之一,UV丝网印刷油墨的使用已经普及,UV胶印油墨的应用也日趋增加。平版印刷因使用润版液,印刷工艺流程中油墨不可避免地将被乳化。与普通胶印油墨相比,UV 胶印油墨吸水性差包装安全,水墨宽容度窄,因此控制UV胶印油墨的乳化对提高印刷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UV胶印油墨的乳化对油墨的固化速度以及印刷适性都有很大影响,探讨UV胶印油墨的乳化与油墨固化速度以及油墨转移的关系,对UV胶印油墨的制备及印刷工艺条件的控制都将起到指导作用。包装装潢
2. 实验 油墨样品:本论文使用的油墨样品为实验室研制的UV胶印油墨样品(以下简称样品A)和DIC UV胶印油墨(以下简称样品B)。 油墨乳化:油墨乳化方法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固定油墨与水的比例为1:1扫描,用RH-100型乳化仪室温下搅拌不同的时间(搅拌速度为100rpm),静置15min后除去剩余水分,称取乳化后油墨的重量,计算出油墨乳化率。一是将不同重量的水分别加入10g油墨中,用上述乳化仪室温下搅拌30min报纸印刷,使油墨与水混合均匀,并计算油墨乳化率。 油墨转移率测试:油墨转移率的测试使用IGT C2-5型印刷适性仪,将一定量的油墨充分匀墨后进行打样,称量印刷盘上墨量和转移到纸张上墨量,计算出油墨转移率。 固化速度的测试:使用小型紫外固化机分色,固定紫外光源功率,通过改变样品油墨的行进速度,计算UV胶印油墨的固化速度。 油墨实地密度的测试:在IGT C2-5型印刷适性仪上打样出样条(128g/m2铜版纸),用X-Rite 528型分光光度计测量样条的实地密度。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样品油墨的乳化率印刷设备 油墨的乳化程度与油墨的性能有关,主要由制备油墨的材料决定。图1为不同乳化条件下样品A和样品B的乳化率。图1(a)为UV胶印油墨乳化与搅拌时间的关系。油墨乳化率随搅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重组,与样品B相比,样品A乳化率变化较缓,且搅拌时间超过30min后出现饱和状态。样品B的饱和乳化率大于样品A,表明B油墨的吸水性较大。图1(b)所示两者变化趋势类似,加水量大于10g后印刷工艺,均趋于饱和,样品B的饱和乳化率较大。在加水量为5~12g之间,两者都出现油墨乳化率迅速增大的区域。该数值对平版印刷工艺控制水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印刷厂
 图1 UV胶印油墨乳化率与搅拌时间、加水量的关系(■:样品A,●:样品B)包装贸易
3.2 UV胶印油墨乳化率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油墨转移率对油墨的传输与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图2表示在不同的油墨乳化率下的油墨转移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油墨转移率在小于10%的低乳化率区域接近50%且保持不变晒版,随着油墨乳化程度的增加(乳化率大于13%),油墨转移率近似成直线下降。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在实际印刷工艺过程中,油墨长时间在墨辊表面滞留将会随着乳化程度的增加而影响油墨的传输,尤其当版面各区域需墨量相差较大时收纸,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人物

图2 UV油墨转移率与乳化率的关系 (■:样品A,●:样品B)术语
3.3 UV胶印油墨乳化率对固化速度的影响 UV油墨的固化速度直接关系到油墨的干燥,从而决定着印刷速度,并对印刷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图3表示样品B的乳化率对固化速度的影响。油墨未乳化时,其固化速度很快(约为50)包装物流,油墨乳化后,固化速度迅速下降,当乳化率达到15%以上后,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可以认为,油墨中含有水分子时厂商信息,水分子对紫外光具有一定的散射等作用,导致紫外光效率降低。体系中水分子越多,这种效应越显著。包装安全
 图3 乳化率与固化速度的关系折页
4.结论 UV胶印油墨转移率随油墨乳化率的增大而降低;固化速度随乳化率增加迅速下降。奥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