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蒲嘉陵:论印刷业的技术架构与发展

时间:2009-04-01来源:科印网作者:蒲嘉陵

  《A Study on the Disciplinary Framework of Printing at the Standpoint of Technology Evolution》

  众所周知水墨平衡,印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产业技术基础正在发展变迁,已经波及到印刷产业的方方面面,也将对印刷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一个技术大变革的关节点,本文大跨度地展示并总结了过去几千年印刷技术的形成、演变、发展以及今后的趋势分切,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院校开展高等印刷学历教育以及印刷类专业学科定位的情况,希望能够从中找出印刷类专业的学科定位和系统架构,适应不断发展的印刷技术和产业对高层次印刷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It is well known that printmedia industry is undergoing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s are shifting from analogue basis to digital basis. This is generating impacts on all aspects of the industry and will undoubtedly impos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higher printing education. Taking this in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gives a review and more importantly a summary on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future trends of modern printmedia technologies over a large time span of the past thousands years. It also showcase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of higher printing degree educations, specifically the disciplinary positioning of printmedia and graphic communication related programs in well known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both home and abroad. It is expected by the author that a disciplinary positioning and framework for printmedia and graphic communication related programs, which may meet the needs of what demanded on higher printing human resources by th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technologies.)包装印刷

  关键词:印刷产业、技术基础变迁、学科属性,技术架构
  Keywords: Printmedia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Shift, Disciplinary Attribute, Technology Framework

  一、印刷术的诞生及发展演变
  遍及世界各地山洞或露天岩壁上用不同于岩壁的岩粉浆料直接涂抹或坚硬锋利的石器直接刻画形成的岩画、岩刻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早期记录,向后人传达当时人类生存活动和文明发展的信息。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编著的《韩非子》和公元5世纪北魏时期编著的《水经注》就已经有了关于岩画和岩刻的记载纸箱纸盒,而欧洲最早有关岩画的文字记载始于17世纪挪威的阿尔弗逊对瑞典岩画的记录。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某种需要、依靠压力的手工雕刻技术最早出现在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的新石器晚期,距今约5~6千年的时间。当时,人们出于对美化生活、交流以及其他的社会需要,将图案、符号甚至文字刻划或者拓印到洞壁、陶器或其它器物之上。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前的古陶遗物上的类似于文字的符号、史前遗址甘肃辛店出土的彩陶上的图案等就是典型的代表(图1)。当然,图案的承载物并不只限于陶器设备操作,后来在建筑材料、青铜器、甚至丝绢和竹简等上面出现的雕刻或描绘的图案、符号和文字等都属于相同的范畴。设计


图1 古陶上发现的手工雕刻图案
Left: Word-like Symbols on Potteries unearthed in Banpo Cultural Relics, Xian, Shanxi Province, China.Right: Patterns on Colored Potteries unearthed in Xindian, Gansu Province, China.Fig.1 Engraved Word-like Symbols and Patterns Found on Early Potteris惠普

  如果用今天的术语描述,岩画/岩刻以及在器物上直接雕刻或描绘文字、图案以及符号等等都可以归类为一种依靠压力的信息直描记录和呈现方式,器物是信息的一种承载物(简称:信息载体)。人类对信息记录、呈现和传播手段和技术的不断探求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信息载体和信息记录/呈现方式两个方面。
  1-1早期信息载体的发展和演变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開始制造并使用莎草紙并将其出口到古希腊甚至欧洲内陆和西亚等文明地区。莎草纸,也称为芭芘纸,英文写作Papyrus原稿,是希腊语(Papuros)的拉丁文的转写,也是英文“纸”(Paper)一词的来源。从其制作方法不难看出,这种“纸”实际上是纸莎草浅色的内茎经过切削、浸泡、纵横密集排放、木槌捶打、重物压榨、干燥和磨光等处理后得到的一种条状植物的平面“编织物”,与由植物纤维“编织”组成的现代纸相去甚远,也许称之为“纸”不免有一些牵强化妆品包装,但与陶器等此前的信息载体相比确实是一种更加便于书写、携带和阅读的信息载体,是时代的进步。大约公元前2500年使用僧用文字记载的戒律(称为:PrissePapyrus)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早的莎草纸写物(图2)。作为信息载体,莎草纸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特别不利于高湿的气候条件,保存性差喷墨,后来在很多领域逐渐被欧洲发明的、更具保存性的羊皮纸等取代。装订


图2 公元前2500年使用僧用文字在莎草纸上记载的戒律(Prisse Papyrus)(现收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
Fig.2 A section of the Prisse Papyrus (or Hieratic Script of Precepts of Kakemna), Dating about 2500 BC (The original is kept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in Paris).科雷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欧洲人发明了用动物皮,如羊皮、牛皮等制作“纸张”的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羊皮纸。羊皮纸(Parchment)是将绵羊、山羊、羚羊、小牛或其它动物的皮进行加工处理,弄薄后形成光滑的表面印前设备,可以在其上书写文字。从组成、结构和制作工艺来看,羊皮纸比莎草纸更加远离现代纸,且价格昂贵,但它没有莎草纸那样笨重,而且更加坚固、容易折叠和保存印刷检测,到公元4世纪前后已经在中东和欧洲等地区取代莎草纸成为制作手抄本的主要材料。使用羊皮纸所形成的古文献,史称“羊皮书”。水墨平衡


图3 用植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现代纸”是由中国人蔡伦在公元105年东汉时期发明的,其方法经过近2千年的岁月依然是今天广泛使用的造纸方法Fig.3 “Modern Paper” Made by plant fabrics was invented by Mr. Lun Cai in 105 AD in the East Han Dynasties and the principle is still in use today without major changes since then.裁员

  世界上公认的由植物纤维“编织”构成的现代纸是由中国人蔡伦在东汉时期发明的,历史上将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图3)。与莎草纸和羊皮纸不同制版,蔡伦发明的纸是将植物纤维利用物理或/和化学方法抽取出来,以植物纤维为基本元素重新“编织”成柔软、薄平的状态,更加便于制造、书写、印制和携带,在组成、结构和制作工艺上与现代纸完全相同。但是不断的考古发现表明,植物纤维纸在中国的出现和使用要早于蔡伦2~3个世纪。例如华光精工,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中出土了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麻纸,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初期古纸,1978年在陕西省扶风中颜村的汉代窖藏中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的西汉初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以及1990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三十多张麻纸(其中三张还写有文字)经化验分析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纸张,属于与蔡伦发明的纸张相同的植物纤维纸。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投资采购,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因此,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应该至少比蔡伦早2~3百年,在西汉时期就应该出现了。不管是东汉时期还是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的纤维纸开启了现代纸的时代,历经近2千年时间依然经久不衰经营管理,依然是现代信息记录、呈现和传播的最主要载体,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胶片

蒲嘉陵专栏

总访问量:68574 更新时间:2017-10-24 10:02:59

简介:工学博士,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中国感光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印刷标准化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复印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印刷媒体专业人员协会(IPP)会士,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秘书长。1983~1989年赴(日本)千叶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留学,1990年回国创建信息记录材料研究室。2007年获“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2008年入选北京高校“高层次人才”。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