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行在”、“榷货务”诸词前文已详述。下面就“关子库”试作分析。“关子库”印刷适性,似未见文献记载,文献中有“会子库”,隶属于榷货务都茶场[1]。由文献分析可知,“会子库”应不是储存会子的金库,而是印造会子的机构雅昌,类似于现代的印钞厂,如《宋史·舆服志》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颁发给行在榷货务都茶场,每界给印二十五纽,其中“库印五纽化妆品包装,各以‘会子库印造会子印’为文”,《文献通考·钱币考》载:“淳熙三年(1176年),诏第三界、四界各展限三年,令都茶场会子库将第四界铜板,接续印造会子二百万赴南库桩管”CTF,说明会子库只负责印刷会子,印完之后,送到“南库”封存保管[2]。又如《宋季三朝政要》载“咸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癸亥,诏贾似道都督诸路军马,于封桩库拨金十万两、银五十万两、关子一千万贯认证,充都督府公用”。[3]也证明了纸币、金银的保管机构是“封桩库”。所以“关子库”应和“会子库”的性质类似,都是纸币印刷厂。“关子库”与“会子库”有何联系呢?根据对“行在榷货务对樁金银见钱关子”的分析可知,关子的印造、发行、收兑等业务都是由榷货务都茶场承办的,会子也是如此,所以“关子库”、“会子库”都隶属于行在榷货务都茶场。《咸淳临安志·会子库》载按需印刷,“绍兴三十一年,诏临安府置会子务,隶都茶场。悉视川钱法行之……以都司官提领,工匠凡二百四人,日印则取纸于左帑数码印刷印后加工,而以会归之。自咸淳以来,朝廷措置住造钱关止于元年之五月,十八界止于三年之三月”。由此观之,关子也是由会子库印刷的,且关子印刷始于景定五年(1264年)大族冠华,一度止于咸淳元年(1265年)五月,而十八界会子止于咸淳三年(1267年)三月。此外,从发行关子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取代日益贬值的会子,关子实际上是第十九界会子。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可知教育,关子是由“会子库”印刷的,“会子库”实际上就是“关子库”,“关子库”名不符实。“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之所以说“关子库”,应是新纸币上必须要注明其印造机构以求取信于民,只是形式而已包装总论,如果还是用“会子库”的旧名,肯定会被日益衰落的会子的声名所累。真正的“关子库”可能一直就没有设置[4]。利通 |

施继龙专栏
总访问量:57360 更新时间:2011-10-11 09:02:58
简介:理学博士,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师。现专职从事古代印刷(印刷材料史、印刷技术史)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史研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青铜研究会副秘书长。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约4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获国际科技考古学会Martin Aitken Prize、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