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东至关子钞版研究》(十七)前人研究成果综述3

时间:2010-05-01来源:科印网作者:施继龙、李修松

  关子钞版于1984年在《安徽史志通讯》发表后软件,在钱币界、文物考古界和印刷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各家意见纷争、观点不一。为了考其究竟,1993年12月,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先生、副秘书长姚朔民先生以及周卫荣先生等赴安徽省东至县,专程对关子钞版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书评,姚朔民先生在《中国钱币》1994年3、4期发表《东至关子钞版考察记(上)--东至考察日记》及《东至关子钞版考察记(下)--东至归来答客问》两篇文章[1],周卫荣先生对关子钞版进行取样分析,在《中国钱币》1994年3期发表了《东至关子版的金属成分》[2]。此外,《中国钱币》1994年3期还发表了宋代经济史专家汪圣铎先生《关于东至关子钞版的几个疑点》一文[3],汪先生未参加此次考察数码印刷,有可能从其他专家处了解此次考察的有关情况。
  《东至关子钞版考察记(上)--东至考察日记》一文是以日记形式记述了此次考察的有关情况。根据考察日记介绍,参加此次考察的还有安徽省钱币学会秘书长金品高先生、副秘书长汪昌桥先生以及该会顾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汪本初先生。《东至关子钞版考察记(下)--东至归来答客问》是以问答的形式,深入地探讨了一些有关关子钞版的学术问题。关于关子钞版的真伪、性质,姚先生认为从质地、制作工艺、形制、内容等方面判断,关子钞版应为南宋之物承印材料,不是近世古董商所伪造,但也不是当时官方使用的纸币印刷版,而是当时不法之徒印造伪钞所用之物。其原因在于:从钞版材质来看,宋代交子最初采用木版,后改为铜版票证印刷,并且一直沿用,从已知的宋代“千斯仓”版和“行在会子库”版来看,两者皆为铜质,从未听说有用铅制版的。铅质较软,不适合于大量印钞。对于关子钞版有“试样”之说[4]折页,姚先生认为亦不可能。其原因为试样讲究吉祥,古人试样常用象牙、上等木料等吉物。如需使用软性金属,也会选用锡而不是铅。此外,宋代官制复杂、分工严格,关子钞版版额将“行在榷货务”标在钞名之前承印材料,已明确了发行单位。行在榷货务如需铸造试样,也只能铸造面值等版,无权铸造四块印章版,这是由于纸币版与印章版的制作分别隶属不同部门。纸币的印造,归榷货务和交引库CTP在中国,榷货务和交引库属太府寺,由户部掌管;印章的定制、铸造与颁发,归礼部与文思院,文思院隶属于工部,由少府监共管之。宋代的官印制度极为严格饮料包装,铸印程序为:礼部制定格式,文思院铸印司篆文官书写文字、监铸,再交由礼部颁发。不可能出现官方试样雕版与官方试样官印一起发现的可能性。而且这八块版材质相同,厚度也大致相同,显然一同出土数码印刷印后加工,有悖于当时的制度。对于关子行使于南宋末年,处于战乱之时,会不会在特殊时期钞版和官印由一个部门铸造或者由榷货务临时铸造的情况,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姚先生也认为不可能。对于关子钞版上的文字德鲁巴,姚先生首先从关子的名称“行在榷货务对樁金银见钱关子”开始分析。“行在”即皇帝临时驻跸之地,南宋行在即为临安(今杭州),关子应该在临安发行。榷货务、太府寺、户部、工部、文思院均在临安,那么关子纸币的打样、制版、印刷应该都在临安进行。对于“榷货务”,姚先生指出其既是政府的专卖机构包装防伪,也是会子、关子纸币的发行机构。对于“金银见钱关子”之句,姚先生认为虽然标明金、银、见钱,并非可以直接兑换金、银、见钱。宋代金、银不是法定货币,须以铜钱作为价值尺度。宋代政府收换财物不仅有金、银,还有度牒、官告、香药等。所谓金、银、见钱分色,不是可以直接兑换,而是仅仅表明以此作为发行保证金。金银见钱关子,就是以金银作为保证金、当现钱流通的关子。关于“对樁”,姚先生认为这是关子钞版中最大的难点,认为“对樁”应该是“封桩(樁)”标签,樁是入库、储备、积存的意思,宋代有“樁”[5]、“封樁”[6]、“樁管”[7]、“樁积”[8]、“樁收”[9]等词汇,这类词汇在宋代经济史料中比比皆是,只是未见“对樁”之说。姚先生经实物观察后认为,关子钞版上的“樁”实为“椿”字改刻而成分切,“对(對)”字有可能是“封”的错别字,由此可进一步判断关子钞版是当时人伪造关子的用具。这样,如果“对樁”确为“封樁”,那么“行在榷货务封樁金银见钱关子”语意即变得通顺了,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由行在榷货务发行的、以榷货务封樁的金银现钱为保证金的关子”。对于关子钞版是民间伪钞印版的观点艾司科,姚先生根据对关子钞版中四块印章版的研究,认为还有以下证据,他以地方性纸币川会为例,指出川会的制版在行在,造纸在制置司上光,印造在运转司,印完运回制司,盖印在总领所[10],其程序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为了防止舞弊。若在一处制版、印刷打样,将防不胜防。此外,对于印章九叠篆文,姚先生认为乱笔、错笔较多,绝非文思院铸印司篆印官所为。“□□□见钱关子合同印”,应该是“榷货务见钱关子合同印”化妆品包装,伪刻工匠因看不到另半面合同印,无法仿造,也无必要仿造,只得刻半面印,印造伪钞时报纸印刷,有这半面已经够了。所以“□□□见钱关子合同印”残印是说明关子钞版是伪钞版的主要证据。政府政策及监管
  [1] 姚朔民,东至关子钞版考察记(上)--东至考察日记,中国钱币,1994(3):23-27
  姚朔民,东至关子钞版考察记(下)--东至归来答客问数码印刷在中国,中国钱币,1994(4):5-10
  [2] 周卫荣,东至关子版的金属成分,中国钱币,1994(3):31-32.
  [3] 汪圣铎按需印刷,关于东至关子钞版的几个疑点,中国钱币,1994(3):28-31
  [4] 吴筹中、顾文炳,论安徽东至县发现的关子试样雕版,安徽金融研究增刊色彩管理,1989(2):3-7;吴筹中,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一组重宝--二论“关子试样雕版”,安徽钱币,1994(4):12-15.
  [5] 《宋会要辑稿》:(建炎)二年正月二十七日诏,以京师阙米CTF,令榷货务于樁下河北路寄籴斛斗钱内支钱五十万贯……
  [6] 《宋史·食货志》:(嘉定二年)诏封桩(樁)库拨金一十五万贯(原注:两为钱四十贯),度牒七千道(原注:每道为钱七千贯),官告绫纸、乳香(原注:乳香每道一贯六百文),凑成二千余,添贴临安府官局胶印,收易旧会。
  [7] 《宋会要辑稿》:(绍兴)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诏复卖度牒……其纳到钱物,除三总领所各就本处令樁管外,其余每及一万贯差人管押赴左藏库送纳樁管。机构/组织
  [8] 《宋会要辑稿》:(乾道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臣僚言,……(盐)每纲以五千袋为率,作两纲收买DTP,先于建康府樁积会子内借拨三十万贯收买盐钞……。
  [9] 《宋会要辑稿》:(绍兴二年润四月)二十三日诏榷货务今后如樁收钱及一千万贯,其应干官官吏仍须首尾在职管干,不系去官改役之人,方合推恩转官。
  [10] 《宋史·食货志》:咸淳五年,复以会版发下成都运司掌之地图印刷,从制司抄纸发往运司印造毕功,发回制司,用总领所印行使,岁以五百万为额。


施继龙专栏

总访问量:61708 更新时间:2011-10-11 09:02:58

简介:理学博士,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师。现专职从事古代印刷(印刷材料史、印刷技术史)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史研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青铜研究会副秘书长。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约4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获国际科技考古学会Martin Aitken Prize、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