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加网印刷和油墨

时间:2006-01-14 17:40:20来源:科印传媒《中国印刷物资商情》作者:丁一

  与依靠网点大小来表现图像层次的调幅加网不同,调频加网是依靠细微点的密度来表现图像层次的(见图1)。20世纪90年代后期,热敏CTP得到普及,微细点可轻松地在其上表现,至此调频加网得到重视。


图1 油墨膜的比较

  当前,调频加网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稳定可靠地再现细微网点,调频加网若想得到普及,必然以热敏CTP的普及为前提。

  调频加网印刷对油墨的要求
  调频加网具有以下优点:
  (1)中间调饱和度高,色彩鲜艳,色域广。
  (2)可以再现连续调。
  (3)层次细腻。
  (4)低分辨力的图像也可呈现高精细图像。
  (5)不产生龟纹或玫瑰斑。
  为了弥补海德堡公司开发的第一代调频加网“Diamond screen”的缺点,近年来,原克里奥公司的“Staccato”和大日本网屏公司的“Fairdot”、“Rando tX”为代表的第二代调频加网作了以下改进。
  (1)提升印刷稳定性。
  (2)降低粗糙度。
  (3)减少色调陡变情况。
  但已经改进的调频加网技术在印刷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其网点极其微小,周长变长,网点易受光学影响而增大,使调频加网的墨层厚度仅为调幅加网的一半,这会对印刷墨层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印刷油墨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1)极小网点的再现性(抑制网点增大和保持密度连续)。
  (2)抑制橡皮布堆墨(主要发生在非图文部分)。
  (3)抑制筒后方堆墨和不剥离。
  (4)抑制因过度乳化带来的墨辊积墨。
  (5)注意机上稳定性和干燥性的均衡。

  调频加网印刷油墨的设计与选择
  极小网点的再现性和密度连续性(适用于卷筒纸、单张纸印刷机)
  (1)为在印刷品上光洁地再现细小网点,必须抑制网点增大。
  在“印版→橡皮布→纸张”的印刷过程中,网点会增大,调频加网网点本来就小,同样是增大50%时,与调幅175线/英寸相比,调频加网的网点会显得特别明显。网点增大量与着墨量及油墨黏度有关,通常是着墨越多,网点增大量越大。黏度则有些复杂,黏度高,虽可以抑制网点增大,但着墨效果差,尤其是再现细微网点比较困难。相反,黏度低,着墨有了好转,但网点增大较明显,再现细微网点仍不好。所以油墨设计时要注意这一问题。
  (2)即使墨量少,密度也会连续。
  并不是所有的网点都能转移等量油墨,网点大小不同,在点子上能够转移的墨量就会出现差异(见图2、图3)。

 
图2 不等量油墨

 
图3 等量油墨

  对于由细微网点构成的调频加网,其实地部分和网线部分的密度差很大,这种从中途接合网点时,网点的密度急骤上升,很难获得光洁的色调。因此,如何在最小网点上转移墨量,再现连续的密度,油墨的高密度化是必要的。根据油墨的高密度化,采用色彩鲜艳的颜料及调墨油等材料之后,抑制着墨量,从而将网点增大抑制到最低,可光洁地再现调频加网的层次。
  抗橡皮布粘墨的油墨(适用于胶印轮转印刷机)
  橡皮布发生粘墨有多种原因,例如:着墨辊和版之间,或着水辊和版之间,从已乳化的油墨中溶析出水可溶成分,转移到版上的非图文部分,这些带有吸油性的成分形成了堆墨(见图4)。

 
图4 橡皮布上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的水可溶成分

  早期的调频加网印刷,曾经有过仅印了1万份就发生橡皮布粘墨的情况,这是因为调频加网印刷的着墨辊和橡皮布上的油墨量较小,当水墨不平衡时,容易引起过乳化,析出水可溶成分。

推荐专题

2020科印传媒活动

以会凝智,以展聚力。...[详细]

展望数字包装发展

《2022年数字印刷在包装领域的增长报告》的...[详细]

2019科印游学

科印游学起始于2007年,经过十多年的资源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