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访问 扫描本页二维码
返回科印网首页

胶片电影取代了皮影戏,闹钟取代了敲钟人,隆隆的机器飞速生产取代了零散的手艺工匠……时代的更迭,给生活换了新容颜,最接近自然的手工操作被进步抢走了接力棒……

消失的 不仅是手艺

  我国传统印刷技术门类丰富,工艺复杂,有的流传至今,不仅是我国古代灿烂印刷文化的历史见证,而且其作品本身亦是难得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但进入近现代以来,在机械文明的冲击下,大部分传统印刷技艺日渐衰落,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印刷技艺普遍面临后继乏人,创新不足,部分技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2009年9月,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为领衔单位,与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一起捆绑申报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印刷工艺的关注。

传承的 不仅是工艺

  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中,尤其是隶属于套版印刷的饾版印刷,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近现代印刷的百花园中,不仅未因时代的发展变迁而被淘汰,相反却越发精湛。其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复制效果,已远非其他印刷方法所能比拟。难怪一位外籍专家目睹此印制工艺时感慨万分,说它是“真正的印刷艺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印艺之光——中国传统印刷工艺图鉴》着力于梳理、展现我国传统印刷技艺的代表性工艺及作品,希望在记录中华传统印艺瑰宝的同时,展现相关印刷技艺的当代发展以及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传播民族技艺,拯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有的 不仅是大家

雕版印刷传承人 陈义时

一九四六年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一九六一年进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八刻艺术研究会会员。

雕版印刷传承人 芮名扬

一九五五年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在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工作,是新中国文艺界突出贡献艺术家。

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 霍庆有,艺名"古一张"

一九五二年出生,天津市杨柳青人。其父霍玉堂是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的创始人。霍庆有自幼受父亲亲传,成为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

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 房志达

一九三五年出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一九四八年拜"王荣兴"老字号店店主王善增为师,学习年画印刷。在从事年画手工印刷近六十年中,房志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亲手制作所有印刷使用工具,对每道工序了然于心,而且对印刷中遇到的疑问、难题,均能一一解决。

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 叶宝芬

一九五五年五月出生,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州民间工艺家。一九七九年进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跟随其父亲,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刻版艺人叶金生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刻版技艺,2005年退休。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 张连生

一九四四年出生,从小在家人和艺人的熏陶下,对朱仙镇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七八岁开始跟随兄长张连元学习年画的印刷工艺,十五岁开始学习年画的雕版技艺。一九八九年进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工作。在年画社期间,先后担任年画印工、雕版等技术工人,后又出任年画印刷领作师傅。二〇〇五年至今主要投身于朱仙镇木版年画新产品的研发与保护工作,先后收徒五人。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 张继中

一九六六年出生,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年画世家,自幼受父亲影响,学习年画制作。

荣宝斋木版水印传承人

  在中国木版版画发展历史中,木版版画的技艺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域性传承,另一种是家族式传承。地域性传承是以地区为中心,在一个地区形成一种雕刻风格,雕刻工艺技法是由一个地区技工之间相互学习。
 
  师徒传授等方法进行传承。家族传承则是子承父业,在一个家族内部传承延续,明代徽派为代表的黄氏家族就是这样传承木刻技艺的,黄氏的世系,从 一五八二年到一六五三年,七十多年的时间至少经过了祖父孙三代人。现在荣宝斋同时延续了地域传承和家族传承这两种传承方式。
 
  自荣宝斋设立以来的百余年间,木版水印靠着一代代技艺精湛的师傅们传承下来,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技艺传人。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林斋、王宗光、张进申、张延洲、田永庆、冯忠莲、孙连旺、王玉良、宋兆英、徐新友等技师参与印制了大量古代经典绢本画作,如《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
 
  荣宝斋木版水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崇德福、高文英、王丽菊、肖刚等都是荣宝斋的首席技师或高级技师。他们都参与了多个大型项目的印制,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 们印制的作品大多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如肖刚参与勾描的《阿诗玛》,崇德福参与雕刻的《清明上河图》,王丽菊参与印制的《中国版画集》等;高文英不仅参与印制了《唐宋诗选百家书》等大型系列性木版水印作品,而且还多次在人民大会堂组织木版水印的现场表演。胡锦涛总书记以及海外多国领导人、驻华大使夫人等都观看过她的表演。

苏士澍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
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林存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2007-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视觉设计规范及创意指导制定,以及特许产品专营店系统形象整体设计。
2009年参与组织、筹备北京世界设计大会。
2010年设计北京市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视觉形象及活动景观设计。
2012年作品获"中国最美的书"奖项。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及景观系统设计。
2015田径世界锦标赛吉祥物设计。
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标志设计者,并主持冬奥会后续申请报告设计。

查看全部
精美的 不仅是形式

《印艺之光——中国传统印刷工艺图鉴》

品鉴篇:卷轴包含精选现存的部分传统印刷技艺制作的11幅珍品,采用中国传统的龙鳞装装帧卷轴形式进行展示,力求真实再现中华传统印艺的韵味。

《印艺之光——中国传统印刷工艺图鉴》

源流篇:用文字、图片形式(150余幅珍贵精美图片和25万字言简意赅的文字), 按照中国印刷术从起源、发明,到发展与流播的脉络和轨迹,对中国传统印刷工艺的发展演变历史进行记述,重点突出相关技艺源流、工艺特点、传承价值、传承人及代表性印品。

印艺之光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
它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汉文化的诞生萌芽,随汉文化的发展演进。

我国拥有众多各显异彩的传统印刷工艺,这些印刷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在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色印刷、饾版印刷、拱花压印、木版水印、蜡版印刷等。

千年走过,古代人民的智慧牢牢的刻在这每一个沉甸甸的格子块上,它们历经风霜,记载了历史,即使在今年时代快速变迁中,我们无法光大其本身,但仍有义务将这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基因的手工艺传承下去。

它们,或许无法满足快印的节奏;
关注度,不及娱乐时代的万分之一;
老一代匠人们作为导师,甚至没有一个学生;
但,它是我们印刷的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正是因此,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得以传承,
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借助由它保存下来的史料,去了解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一曲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拯救了昆曲,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拯救了濒临消失的传统美食,
原来这些灿烂的文化,
有一天也会慢慢消失而去,
原来它们也会需要,
一双双能继续传递下去的手,
这大概就是我们制作本书的初衷吧。

咨询热线:010-88275715

中国印刷行业门户网站
出品:科印网专题频道(subject.keyin.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100036)  联系电话:010-88275777
传真:010-88275736  email:web@key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