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包装印刷

如何结合数据进行软包装印刷的智能化排产

时间:2017-10-23 14:42:31来源:科印网作者:王健

  目前,我国大部分软包装企业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生产管理为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据不完全统计,采用ERP等信息化管理的软包装企业不足40%,而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思路和方法的软包装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容易导致软包装企业的资金被大量占用,造成浪费,而且员工的执行效率也不高,无法合理地协调“产能”和“交期”,很容易降低客户对交货及时率的满意程度,进而严重影响软包装企业的长远发展。

  笔者所在公司是国内软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软包装生产管理中勇于尝试先进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笔者将结合当前软包装行业的排产现状和信息系统设计的思路,介绍软包装企业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合理的智能化排产,以提升生产效能,满足客户交期。

  目前国内软包装企业 排产方式存在的问题

  国内绝大部分软包装企业现有排产方式是采用分工序排产,即先排印刷工序,印刷完成后,再排复合工序,复合熟化完工后,紧接着排分切工序,有了分切料后,最后再排制袋工序。

  通常情况下,采取这种滚动排产的方式,软包装企业的排产重点都会放在源头印刷工序的排产上。这样要满足交货要求,印刷环节就势必成为了关键,而受交货时间的限制,印刷之后的每道工序,都将会成为限制争产交货的瓶颈工序。

  而且,这种分工序排产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再怎么合理安排,总会出现影响交货期限的产品。比如,虽然印刷在预期内完成且质量达标,但如果后面的复合工序,或者分切、制袋工序的生产速度没有及时跟上,最终该产品还是无法及时交货,而且该产品在印刷工序还占用了一定的产能,必然会影响其他交货要求更急产品的正常生产,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这一系列情况下,软包装企业中容易产生的具体问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确切回复订单交期

  接到客户订单后,软包装企业应该依据什么标准来给客户答复一个准确的交货期?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订单插单、交货期变更、数量变更、订单取消、机台故障等问题,软包装企业能否预知哪些订单会受到影响?

  如果订单受到影响,软包装企业能否预判是提前还是延后完成?以及会提前或延后多久?

  传统分工序排产方式下,以上所提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无法准确获知。

  2.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机台产能,无法均衡分配产能

  在正常生产中,软包装企业能否预判未来哪些工序、哪些机台将会很忙,哪些将会很闲?

  如果要转移订单或者变更生产计划,哪些机台的产能负荷将会超标?这些都基本上无法及时获知。

  3.手工Excel方式粗略排产

  目前为止,仍然有大部分的软包装企业在实行手工Excel方式进行粗略排产,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凭借经验,根据客户给出的订单交货期,来大概估计并安排软包装生产计划。但这其中往往无法综合订单交货期、订单数量、工序难易程度、工序所需时长、客户重要性、订单优先级、机台空余时间等各类相关因素,来考虑安排生产的优先顺序、生产时间与生产数量。

  4.前工序传什么,后工序就做什么

  在我国许多软包装企业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后工序机台排产的权利在于各个车间主任,当多个订单产品都可做时,车间主任多半凭经验和感觉来估计这些订单排产的先后次序。此外,不乏有的软包装企业还存在凭业务员人情关系来人为安排订单先后次序的腐败现象。这种情况极易影响公司整体订单的进度,常常会导致交货期不急的订单因先到而被先排产,而紧急的订单稍后到,却无机台可用,从而延误交货期。

  合理化排产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工序联动排产”,安排到具体每道工序的具体机台,根据具体设备产能(速度),从后工序倒逼计算出前面每道工序的开工时间和完工时间。

  例如,某产品交货日期为7月20日,运输时间需要2天,这就容易得出发货日期应为7月18日。所以,最慢的产品完工入库日期就只能是7月18日。假设该产品是1层复合软包装产品,生产周期按照5天来计算。为简单起见,这里假设每道生产工序需要生产的时间为1天。在实际计算中,还要考虑“开机准备时间+加工时间+转产等待时间”,经计算,每道生产工序的完成时间应如表1所示。

  根据每道生产工序的完成时间,计算初步模拟排产,根据初步排产的结果,分析各原材料的物料保证情况:是否有库存,是缺料还是物料在途中。如果在途中,能否在生产开工前及时到达仓库;如果缺料,就延后安排生产,并安排原材料采购。同时软包装生产的排产安排也是物料采购和供应到货的依据。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