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经营管理

浅析印刷企业内的经营管理之道

时间:2016-11-16 13:12:49来源:科印网作者:王德明
  减少用工。以高自动化程度装备甚至机器人取代人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劳动成本,把“人海战术”送进历史博物馆。龙利得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全程达到智能化和自动化,所有物流实现无人操作,使原设计由1500人才能完成的2亿平方米瓦楞纸板、纸箱的年产量,缩减为现在300人即可实现。

  干活轻松。各工序的操作运转,改由机器承担,将一线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印刷不再成为“苦力”的同义词。合肥华云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安装了管道自动供墨系统,引进了可免人工装卸纸张的波拉刀系统,就连印刷色彩检测也可以通过巨幅显示屏观看,员工原有的劳累辛苦都烟消云散。

  杜绝污染。采用柔性工艺、数字设备、电子油墨和免冲洗印版,消除有害气体、气味和废液的排放,通过绿色印刷认证,珍惜生命,对社会负责。惠普10000型大幅面数字印刷机落户合肥大琪数码快印公司后,彻底告别了传统印刷常见的噪音、脏痕、污水与气味,还大自然一个清洁、卫生、文明的环境。

  向强者靠拢

  我国在行政区域改革中,为何会出现“市带县”?目的就在于由较发达的区域带动欠发达的区域,加快城镇化步伐。印企也应寻求强者帮助,借力发力,推动进步,就像打乒乓球,只有跟比自己打得好的练,才能很快提高。但是球打得好的,不会轻易陪不如自己的练,这就需弱者主动地向强者靠拢,要勇敢地贴上去。印企靠拢的对象,一般不宜是同行,而应是掌握业务资源,有实力、重信誉、肯助人的客户。在靠拢方式上,可经由三种途径:

  从股权上靠拢。1949年成立的芜湖新华印刷厂,是安徽最早的国营印厂,负担沉重,步履维艰,21世纪初改制为芜湖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后,“吃大锅饭”问题并未解决,困难依旧。2008年,该司抓住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上市公司之机,主动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让股权,由对方控股,归属领导,成为其麾下一员。经营结构的更换,使芜湖这家老国企得以重整山河,进行二次改制,人与企业彻底脱钩,身份置换,固定劳动关系解除,自然人持股,经营者持大股,更名后的芜湖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既轻装前进,又获控股方资金和业务双重支持,设备升级,生产兴旺,面貌大变,仿佛一位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

  从联营上靠拢。合肥远东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书刊印制多年,以生产现场管理整洁和产品质量优异闻名;后因教材租型重印单位体制改革,原有印刷业务来源中断,面临严重困境。恰在此时,实力雄厚的北师大出版集团为建立本版书在国内的南方印制基地,正物色合作伙伴;远东闻讯便积极做争取工作,凭借自己强力产能和质量优势吸引住京城这家大型出版单位,双方合资创建了安徽京师远洋印务有限公司,并及时投入运转。此举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印制方获得了大量业务来源,不再为“无米发愁”;出版方显著降低储运成本,提升书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该做法为出版与印刷的跨地区紧密型合作,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从设备上靠拢。精艺印刷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兆春,有句振耳之言:“只与有钱人做生意”。我理解,这“有钱人”,指的就是强者。此理念,充分贯彻于选择设备上。该司印前和印刷只进海德堡,印后唯马天尼,更换新机也不换牌。到车间看,清一色的海德堡和马天尼最新款项,无异于小型印展。印企对顶级品牌的忠实认可,换来了制造商以技术和服务的各种优先支持,包括邀请参加高端交流,给客户充分展示形象机会,让买家受益多多,实现互惠互利。精艺在向海德堡和马天尼倾斜的过程中,自己也很快发展起来,实现了从南京到合肥的成功连锁。

  经营之道堪比穿鞋,适合自己的才是管用的。笔者未曾实践此道,难尽其言,正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好在“众人拾柴火焰高”,抛砖引玉析之,期于同仁集思广益。

  以上内容节选自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2016年第8期,更多期刊内容请关注期刊频道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