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经营管理

印刷色彩校准如何操作?这3种方法可以帮你快速解决

时间:2017-06-19 08:58:10来源:科印网作者:赵广、姚磊

  在笔者看来,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应包含设备本身调校、色彩校准、制作设备特性化文件以及色彩转换和后期维护等。可以说,色彩校准只是色彩管理的一部分。在测试乃至生产过程中还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和标准化。下文所述的3种方法均基于此,不再赘述印刷设备的影响。

  方法一:匹配网点增大曲线

  胶印机在压印时,橡皮布会产生一定形变,使印刷网点边缘向四周扩展,从而产生网点增大(又称“机械性网点增大”)。新标准ISO 12647-2∶2013(以下简称“ISO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条件下的网点增大曲线(如图1,其中,A、B、C、D、E为不同印刷条件下的网点增大曲线),印刷校准时参考相应的网点增大曲线进行校准即可。

  网点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印刷压力、油墨黏度、纸张状况、润版液调配等,即使对设备做了精心调校,也不一定能保证其完全在ISO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油墨密度是印刷网点增大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油墨密度的确认基本上已经参考ISO标准,多数情况下也不再采用印刷反差等方式来确定,而是依据Lab值,调整油墨密度使其达到最接近的目标Lab值,即可确定为最佳密度。不同油墨要达到最接近的目标Lab值所需要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客观上也影响了网点增大。

  这时候根据印刷测试印张的测量结果,对出版网点进行反补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图2中蓝色为ISO标准规定的网点增大目标曲线,橙色为对印刷品进行实际测量得到的曲线,如何计算输入网点百分比为50%处的网点补偿数据呢?

  在横轴50%的地方垂直向上划线与目标曲线相交,然后由交点水平向测量曲线划线使二者相交,最后再由交点垂直向下划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交点45%就是补偿后的网点值,即相同条件下,印前文件中网点百分比为45%的网点印刷出来刚好能够达到50%的网点面积率,刚好达到目标曲线的要求。以此类推,即可计算出整个阶调的补偿数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反函数运算”。依此方法,可计算出其他三色印版的网点补偿数据。

  这种方法由来已久,完全按照ISO标准的要求进行校准,但其他参数也必须与ISO标准规定的一致,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比如色序必须是KCMY,所使用的材料、印刷方式、测量方式也必须一致。特别是在匹配Fogra数据集时,应优先采用此种方法。顺便一提,于2015年发布的Fogra 51,是依据ISO 12647-2∶2013建立的,将来可能逐步取代Fogra 39,其印刷条件如图3所示。

  方法二:校准灰平衡

  首先,什么是灰平衡?灰平衡肯定不是彩色,不是单独的C、M、Y。那是不是纯黑色油墨的中间调?显然也不是。这里所说的灰平衡是在整个阶调范围内,CMY三色以适当的网点比例进行叠印所达到的非彩色阶调,如果偏向某个彩色,则认为是失去平衡。

  ISO标准也定义了具体的网点构成,但不够详细,还对灰平衡进行了解释,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麻烦。在此,我们不得不提一种得到印刷行业普遍认同的方法,那就是G7。目前,在全球超过4000家企业获得G7 Master认证,在大中华区已有280多家企业先后进行过G7认证,也培训了200多位G7专家进行G7技术的推广和认证。

  G7明确定义了灰平衡的计算方法,与承印物材料相关,也定义了达到灰平衡时各色的网点百分比,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图P2P,经过P2P23、P2P25的发展,更适用于大幅面喷墨印刷色彩校准的最新版本P2P51(如图4所示)也已推出。

  此外,G7还定义了灰色的阶调,以密度方式确定了阶调的深浅,即中性印刷密度曲线(NPDC),横轴为输入网点百分比,纵轴为印刷密度值。NPDC分为两副,一副是P2P51第5列的CMY所构成的三色灰所对应的密度曲线(如图5a),一副是P2P51第4列单色K所对应的密度曲线(如图5b)。其实反映的是不同实地密度下的阶调复制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实地密度相差很大,但25%以下的高光区密度趋于一致,即相同的亮调反差(HC),对于大多数印刷方式的密度从1.0~1.6,基本上能实现中间调及高光阶调的一致,即相似的亮调范围(HR)。同时,G7对于灰平衡的定义完全基于纸张,得到的是相对纸张的视觉灰平衡,这正是G7校准的优势所在,可以实现各种印刷方式的共享视觉外观。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