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其他话题

印刷色彩校准的3种方法

时间:2017-03-29 10:17:59来源:科印网作者:赵广、姚磊

  印刷厂的色彩管理工作包含非常多内容,从文件接收、修改处理、输出、印刷这一流程上看,大致分为文件的色彩管理、屏幕的色彩管理、数码打样机的色彩管理、传统印刷机的色彩管理,有数字印刷机的工厂还需要进行数字印刷机的色彩管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输出设备是实现色彩还原的终端,所有的工作都受其限制。为此,本文就着重介绍一下,印刷设备的色彩校准方法。

  在笔者看来,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应包含设备本身调校、色彩校准、制作设备特性化文件以及色彩转换和后期维护等。可以说,色彩校准只是色彩管理的一部分。

  色彩管理有标准可依。国际印刷标准ISO 12647-2是国际通用的平版胶印的唯一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规定了承印物(纸张)色彩、油墨实地色相以及阶调复制曲线(网点增大)等主要影响颜色因素的标准。基于这些标准进行测试,每家印刷企业都可以制定本厂的标准,但每家印刷企业的设备、物料、做法等又不尽相同,虽然有一个广义指导性标准纲领,但依然无法保证颜色的统一。因此,国际知名的地区性印刷组织,包括Fogra、Ugra、IDEAlliance等,在ISO 12647-2的基础上,又在各个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严格的印刷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和优化,制定出了具体的规范。相关组织(如ECI)也会发布ICC Profile文件,由于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通常被认作是印刷的具体标准或地区性规范。他们对ISO标准的具体推进和落地实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些标准规范呢?ISO/TS 10128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3种方法:一是匹配网点增大曲线,二是校准灰平衡,三是采用CMYK直接转换CMYK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近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在看来依然非常有效。

  在介绍这些方法之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备本身的校准或调试,这是最基础的。比如滚筒间压力的调节,滚筒直径是否标准,橡皮布、衬纸是否平整,橡皮布是否已老化,橡皮布安装紧度是否合适,润版液(水斗液)调配比例是否合适等。这些都是基础工作,但对最终的印刷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议印刷厂按照设备供应商的要求尽可能地把设备调校至标准状态,并将相关参数详细记录在册,让印刷设备在标准状态上进行色彩校准和管理。这样如果色彩出现偏差,印刷设备就有了检查和调校的依据,也便于快速恢复色彩。另外,在测试乃至生产过程中还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和标准化。下文所述的3种方法均基于此,不再赘述印刷设备的影响。

  方法一:匹配网点增大曲线

  胶印机在压印时,橡皮布会产生一定形变,使印刷网点边缘向四周扩展,从而产生网点增大(又称“机械性网点增大”)。新标准ISO 12647-2∶2013(以下简称“ISO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条件下的网点增大曲线(如图1,其中,A、B、C、D、E为不同印刷条件下的网点增大曲线),印刷校准时参考相应的网点增大曲线进行校准即可。

  网点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印刷压力、油墨黏度、纸张状况、润版液调配等,即使对设备做了精心调校,也不一定能保证其完全在ISO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油墨密度是印刷网点增大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油墨密度的确认基本上已经参考ISO标准,多数情况下也不再采用印刷反差等方式来确定,而是依据Lab值,调整油墨密度使其达到最接近的目标Lab值,即可确定为最佳密度。不同油墨要达到最接近的目标Lab值所需要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客观上也影响了网点增大。

  这时候根据印刷测试印张的测量结果,对出版网点进行反补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图2中蓝色为ISO标准规定的网点增大目标曲线,橙色为对印刷品进行实际测量得到的曲线,如何计算输入网点百分比为50%处的网点补偿数据呢?

  在横轴50%的地方垂直向上划线与目标曲线相交,然后由交点水平向测量曲线划线使二者相交,最后再由交点垂直向下划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交点45%就是补偿后的网点值,即相同条件下,印前文件中网点百分比为45%的网点印刷出来刚好能够达到50%的网点面积率,刚好达到目标曲线的要求。以此类推,即可计算出整个阶调的补偿数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反函数运算”。依此方法,可计算出其他三色印版的网点补偿数据。

  这种方法由来已久,完全按照ISO标准的要求进行校准,但其他参数也必须与ISO标准规定的一致,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比如色序必须是KCMY,所使用的材料、印刷方式、测量方式也必须一致。特别是在匹配Fogra数据集时,应优先采用此种方法。顺便一提,于2015年发布的Fogra 51,是依据ISO 12647-2∶2013建立的,将来可能逐步取代Fogra 39,其印刷条件如图3所示。

  通过匹配网点增大曲线进行色彩校准的方法,在欧洲和中国都比较盛行,如海德堡印通(Prinect)流程中,默认就是按照网点增大的方式进行前端印刷曲线校正的。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相关印刷数字化评估软件(如PressSIGN等)的流行,其测量色带后便可以直接生成网点增大补偿曲线,大大提高了校准的效率和方便性。

  一些行业内的认证,如Fogra/Ugra PSO及GMI认证等,都要求网点增大必须在容差范围内。但该方法基于单色印版的单独调整,虽然也对CMY网点增大的相对差异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往往比较麻烦,难以得到好的灰平衡表现。此外,由于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网点增大曲线,也造成了色彩不一致。

  方法二:校准灰平衡

  首先,什么是灰平衡?灰平衡肯定不是彩色,不是单独的C、M、Y。那是不是纯黑色油墨的中间调?显然也不是。这里所说的灰平衡是在整个阶调范围内,CMY三色以适当的网点比例进行叠印所达到的非彩色阶调,如果偏向某个彩色,则认为是失去平衡。

  ISO标准也定义了具体的网点构成,但不够详细,还对灰平衡进行了解释,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麻烦。在此,我们不得不提一种得到印刷行业普遍认同的方法,那就是G7。此法起于美国,由Don Hutcheson研发,得到IDEAlliance旗下GRACoL工作组的支持和认可,后来迅速风靡北美,成为一个地区性标准。2006年IDEAlliance与香港APTEC开始在大中华区进行相关测试,并得到了好评,后来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在全球超过4000家企业获得G7 Master认证,在大中华区已有280多家企业先后进行过G7认证,也培训了200多位G7专家进行G7技术的推广和认证。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