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2647是为各种印刷工艺制作的技术属性和视觉特征提供最小参数集的一系列标准。其中,涉及报纸印刷的主要是ISO 12647-3《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油墨胶印》。另外,ISO 12647-2《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 胶印》中定义了改良新闻纸INP和标准新闻纸SNP,只是印刷采用的油墨种类和干燥方式不同,与报纸印刷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果使用轻涂纸印刷报纸的话,则应以ISO 12647-2为标准。 在我国报纸印刷标准体系中,目前影响较大的是现行国家标准GB/T 17934-3∶2003《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油墨胶印》(以下简称“GB版标准”),其是参考ISO 12647-3∶1998(以下简称“1998版标准”)制定的,之后再未进行更新。属于国标系列标准的《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第6部分为报纸部分,已经制定完成,尚未发布。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中没有专门针对报纸印刷的内容,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2012年底出台的报纸印刷质量检验标准,属于目前行业内最新的一个报纸印刷产品质量规范。 ISO 12647-3第一版于1998年发布,2005年进行了一次更新。2013年12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报纸印刷新标准ISO 12647-3∶2013(以下简称“2013版标准”),ISO 12647的其他部分也都前后进行了更新。新的系列标准更加规范、统一,根据当前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了不小的调整。2013版标准是目前最权威、最新的报纸印刷生产过程标准,最能体现报纸印刷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平均水平,有很好的技术合理性和实用性,值得认真研究。理解该标准,不仅有利于对国内报纸印刷工艺技术进行总结和规范研讨,更可以了解国外报纸印刷技术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比GB版标准和ISO 12647-3∶2005(以下简称“2005版标准”),并结合ISO 12647-1《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1部分 参数与测量条件》和ISO 12647-2,对2013版标准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作用和适用范围 在使用2013版标准之前,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标准名称中“加工过程控制”的含义,即标准中各种规范和参考信息都是基于生产过程控制的,而非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但从过程控制标准也可以引申出一些对应的产品标准的内容,进而找到产品的基本要求。实际上,ISO 12647更大的作用是用于稳定生产过程的认证,如目前依据ISO 12647-2进行的生产过程Fogra PSO认证以及GRACoL7认证等。 正因此,标准中有些参数是统计学结果,属于生产过程抽样后统计控制的参数,也就是说,会存在超过这个标准中规范性要求数值的产品,但我们并不能依据这个标准判定生产过程不合格,更不能依此判定印刷产品为不合格品。因此需要注意,标准中有些规范只要求抽样中68%的产品满足要求即可,这些项目包括色彩、阶调值中间调扩展误差和套印,涉及标准中4.3.2.3、4.3.4.2和4.3.5三个部分的内容,而标准中其他规范要求则是需要满足的。 从标准名称以及前言可以明确看出,ISO 12647-3适用于分色、打样和印刷生产,具体来说,就是适用于“分色”“印版制作”“付印样或打样”“生产印刷”等过程阶段;从印刷技术分类来看,该标准适用于新闻纸冷固型印刷生产,以及以印刷机生产效果为目标的数字印刷和参数可类似应用的调频加网。 主要变化和实际情况分析 相较GB版标准和2005版标准,2013版标准在一些技术参数上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体现了报纸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适应当前报纸印刷行业的技术现状。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尽管国内的报纸印刷机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印刷机水平,但纸张、油墨等相关领域的标准水平偏低。按2013版标准的提法,国内的“印刷条件”与标准所指的“印刷条件”不一致,甚至有较大差别,因此我们在应用2013版标准时必须予以考虑。总体上来看,相比2005版标准,2013版标准有如下变化。 1.调频加网成为标准规范内容 在2005版标准中,调频加网仅作为参考参数进行了适度包含,只规定了一个参数,即网点直径大小为40μm,而且明确标准规范并不适用于调频加网,并强调调频加网阶调值增加具有特殊性,只适用于调频加网时有调幅加网控制块的情况。而2013版标准中,调频加网以非周期性加网(也称调频加网,出于国内习惯,本文统一称调频加网)的名称并全部以规范要求的形式作了规定,并作为标准印刷条件之一来使用。 2.去除了部分过时的内容 2013版标准去除了有关胶片制版的全部内容,所有的表述和参数要求都已经采用数字文件中的数据,同时去除了最大网点增大值为30%的网点增大曲线。客观上讲,30%的网点增大值的确有些过高,大大制约了报纸印刷质量的提高,最大网点增大值为30%的网点增大曲线主要适用于美国,最大网点增大值为26%的网点增大曲线适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Photoshop软件中一般默认新闻纸印刷的最大网点增大值为30%,2013版标准去除最大网点增大值为30%的网点增大曲线,可以促使Photoshop软件进行相应调整,引用新的特征文件将报纸印刷分色时的最大网点增大值调整为26%。 3.部分重要规范化参数要求明显提高 (1)2013版标准中,加网线数从40lpc调整到40~54lpc即100~140lpi;CTP设备的最低分辨率从472lpc降低到393lpc,即从1200dpi降低到1000dpi,但推荐值仍为500lpc,即1270dpi。需注意,CTP设备的分辨率和加网线数的匹配关系决定了印刷能够生成的灰阶数量。100lpc的加网线数、1200dpi的CTP设备分辨率下,可输出144个灰阶。所以当加网线数高于100lpc时,需相应上调CTP设备的分辨率。ISO 12647-2∶2013中的提法“CTP设备的分辨率宜满足150个灰阶的要求”可供参考。 (2)2013版标准明确了CTP印版上的网点大小误差不应超过1.5%个阶调值,2005版标准为2.0%个阶调值,要求有所提高。需注意,此处并未指明是针对50%网点的要求,所有阶调值的网点大小误差都不应超过1.5%个阶调值。 (3)对于套准误差,2013版标准明确了0.2mm的值,取消了建议值,并明确此套准误差是对角线套准误差,而2005版标准中明确为“图像中心之间任意两个印刷色的最大位置误差”。2013版标准中的这个提法与我们日常操作习惯不同,在此需要特别注意。数值上,2005版标准建议套准误差应不高于1.5mm,宜不高于0.3mm;2013版标准明确对角线套准误差0.2mm的规范值,而就任意两色0.2mm的对角线套准误差和1.5mm的最大套准误差来讲,对角线套准误差更加严格和准确,而且允许数值相较于原来的0.3mm有较大幅度提高。需要注意,2013版标准将套准误差作为抽样统计项目,68%以上的产品满足要求即可,并不像2005版标准将其作为合格评定项目。 (4)阶调值总和限制值再次下降。2013版标准规定:除非另有指定,阶调值总和不宜超过220%,不应超过240%,在阶调值总和接近此极限值的区域,黑版阶调值宜至少为90%,较GB版标准及1998版标准规定的阶调值总和不超过260%、黑版阶调值宜至少为85%以及2005版标准规定的阶调值总和不超过240%、黑版阶调值宜至少为85%都有明显变化,阶调值总和的降低和黑版阶调值的增加,可以明显减少彩色油墨量,更有利于印刷色彩的稳定,减少蹭脏现象。 (5)阶调再现范围进一步扩大。2013版标准将阶调再现范围扩充至3%~95%,相较2005版标准中的3%~90%、1998版标准中的3%~85%以及GB标准中的5%~85%都有明显提升。该值是否有些过高呢?ISO 12647-2∶2013中明确胶版纸阶调再现范围为4%~96%,加网线数为60lpc即150lpi或调频网点直径为30μm。从中可以看出,2013版标准没有同时指定加网条件是不严谨的。笔者认为报纸印刷在加网线数为低限40lpc即100lpi时,阶调再现范围可以达到标准,但加网线数高于这个值时会有一定困难。另一种理解是,由于阶调再现范围的推荐值只有一个,而加网线数是一个范围,其隐含意义为优先保证阶调再现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