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谓是一次性餐饮具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首例一次性快餐盒质量维权案以原告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胜诉而告结束原稿,引起了全社会对食品包装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五部门,于2010年6月12日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公告》,要求切实加强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 然而,专项整治活动尚在进行中,被国家命令淘汰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十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又因非法生产和使用有害原料被曝了光。2010年8月10日、11日和13日人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根据行业内的反映,连续三期共120分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大量不法企业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生产国家十年前已明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并销往全国各地的行业内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0年9月19日再次印发了《关于开展中秋两节期间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检查的通知》防伪印刷,要求扎实推进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进行全面检查。网印 2010年11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工作督察的通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七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督察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一个小小的塑料餐盒,为何能够得到这么多部委的“高度关注”标准及认证,并在一年内连发文件开展整治工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漫漫十年淘汰路,为何屡禁不止? 2006年9月01日,国家质检总局就正式启动3大类39种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截止2010年12月底,食品包装用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生产企业有1366家获证。 2007年7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2大类21种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截止2010年12月底商业印刷,纸杯生产企业为582家、纸餐具生产企业为171家。 快餐盒、纸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餐饮具,更是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从原料、添加剂、生产工艺、执行标准、产品检测、成品包装、市场销售、客户使用、回收利用等方面多角度对隐忧问题和产品进行分析,从而警示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存在问题,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故障分析与排除 以下是中国一次性餐饮具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违规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光盘印刷,影响消费者健康有谁知道?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正常情况下,原料的价格也决定了产品的价格。 我国每年约150亿只的餐盒使用量,更让部分企业看到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和利益的驱使下平装无线胶订联动线装机量调查,不法企业更是利用废旧塑料制成餐盒。2010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安徽)怀宁县工业园餐盒企业利用废旧塑料大量生产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一次性泡沫餐盒。2010年8月10、11、1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广东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地区大量不法企业使用进口废塑料,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陕西北人,并销往全国各地这一行业内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且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为何屡禁不止?这中间既有利益的驱动,更有监管的漏洞。 纸制品类中的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使用回收的废纸立体印刷,甚至卫生纸和卫生巾,经再生处理后制成纸板,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纸杯、纸餐盒等生产企业,根本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凹印 有些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纸杯上会有一层聚乙烯隔水膜,使用回收聚乙烯热熔或涂抹到纸杯上橡胶制品,纸杯倒入热水时,就可能挥发有害物质。有些不法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连聚乙烯隔水膜都不涂,只在冷饮杯上喷涂工业用蜡,消费者用肉眼是很难分辨这些物质的。工业用蜡属于化工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烷烃类物质印刷厂,可用于汽车打蜡上光、润滑等,虽然工业用蜡对皮肤没有伤害,但不可食用。如果食用工业用蜡,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和免疫功能,还可能使人出现贫血等症状印刷市场,另外,工业用蜡中含有超过卫生标准限量的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长期大量食用会致癌。此外,工业用蜡还容易对人体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使人容易患呼吸道疾病防伪印刷,如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 2、填充母料随意添加,有毒有害严重超标 填充母料是以聚乙烯、聚丙烯与其他材料的共混物为载体树脂,以碳酸钙、滑石粉为填料,加入适量助剂经混炼造粒而成的。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在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通过复合生产工艺乳品包装,在产品的中间层,添加一定量的填充母料,挤出压延后再成型为餐具,既满足了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又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洗涤用品包装,同时也减少了不可再生的石油的用量。数字出版 但是,由于复合生产工艺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部分小企业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将填充母料加入塑料原料中制成餐具,造成该类产品遇油、遇酸或遇热后溶出物严重超标设备,尤其是一步法餐具生产企业,没有片材压延过程直接制成餐具。 目前也有一些企业生产过程中仅在高填充的餐盒食品接触内层覆了薄薄一层纯塑料,且未经拉片压延过程,直接成型为餐盒,也称为一步法的双层复合工艺喷绘机,这种工艺生产的一次性塑料餐盒,极容易因为内层覆膜不均匀,造成卫生性能测试不合格,有害物极易溶出。餐盒叠放保存时,未覆膜的外层与覆膜的内层直接接触光盘印刷,造成化学物质的迁移,从而影响盛装食物的安全。 相对于每吨12,000元的食品级纯树脂原料,几千元的填充料更使得部分小企业为了贪图个人利益,不顾产品质量模切烫印压痕,铤而走险,在生产过程中随意添加,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情况。有一些企业甚至用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废塑料以及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为原料,危害更大。特别是其中的重金属对儿童智力发育以及肝脏等有严重影响。 目前市面上不合格的非发泡塑料餐盒主要是违规使用填充母料造成的。有的餐盒有害溶出物超过国家标准300多倍印刷厂,餐盒的一半会被吃掉!由于我国对食品包装用填充母料没有任何标准要求,只是对成品进行末端检测,因此填充母料价格参差不齐,有的好母料8000多元一吨,而价格低的劣质母料只有3000元左右。2011年数字印刷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将对全国填充母料行业进行整顿,起草行业标准,规范生产和使用,对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进行重点查处和曝光。关闭一批,淘汰一批扫描,打击一批,扶持一批,让填充母料这个不为人知的行业有人来管,有标可依。可变数据印刷 3、添加剂标准存漏洞,随意滥用无法取证 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于2009年6月1日已正式实施一年有余印刷包装城,但在近年的调查中发现,标准中虽然限定了959种物质可用于食品包装,但未在标准目录中的添加剂被应用到食品包装材料中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不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在监测范围之内,因此即使有毒有害吃出问题依然产品合格!对于这些违规物质如何进行测试和判定,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高保真印刷,部分黑心企业在生产一次性餐饮具中,大量添加来源不明的废塑料、工业级碳酸钙、工业级滑石粉、工业级石蜡等不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产品明明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可技术上却很难测或者即使测出也无法判定其不合格的被动局面。在纸质餐饮具和发泡塑料餐饮具的生产中,为了使产品增白喷墨印刷,掩盖杂质,有的企业,甚至添加可致癌的荧光增白剂,长期使用这类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将深入到食物中网屏,可能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 建议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尽快对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化学物质列出目录并制定一定的检测方法和判定原则,如果违规使用则按照食品安全法等从重、从严处理。对危害较大的添加剂的使用则按照投毒罪论处,让违法者的成本大大提高,甚至倾家荡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守法者的利益书评,也才能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加网 4、致命苯类油墨占领主导市场,环保安全油墨何时才能登场? 油墨的使用,在塑料餐饮具生产中较少,多见于纸质餐饮具,尤其是纸杯、纸碗等生活中常用的餐饮具。一般印刷用油墨的颜料含有铅、隔等有毒重金属扫描,而用的有机溶剂中多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为了便于印刷,会在油墨中添加一定量的溶剂,虽然这些溶剂干燥后绝大部分都会挥发,但是残留部分在包装和使用过程中仍会继续挥发,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上海宏景,特别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部分,其残留溶剂较多。很多纸杯厂家都采用含苯油墨印刷,极易挥发的苯类溶剂,既污染空气,又危害工人健康。 纸杯在生产过程中数码印刷,均是叠放在一起,印刷的纸杯与叠放的纸杯内壁直接接触,有害物质极容易迁移到纸杯内壁,消费者使用时,不知不觉中就把有害物质喝下去。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印刷配件,沸点为80.1℃,甲苯、二甲苯属与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馏或石油的裂解产物。目前室内装饰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作各种胶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溶度的甲苯、二甲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套印,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样症候群。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标签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禁止在食品包装中再使用含苯类溶剂的油墨,而改用醇、水油墨,更加安全和环保CTP,可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是没有明确的强制性标准和法规出台,只是在没有法律效力的呼吁和公告中继续满足那些纳税企业的利益需求! 5、染色母料随意使用,安全隐患伴随一生 多彩的吸管、各色的餐盒,往往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但是数码印刷机,这些和人体直接接触或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产品所使用的颜料,多含有铅、镉、铬、汞等有毒重金属以及芳香族有害物质,对人体有明显的危害。过量的铅能损害神经、造血和生殖系统,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长期接触镉可损害肾或肺器官的功能;铬化物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而汞中毒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建议消费者慎重选择带颜色的塑料制品可变数据印刷,更不要盛装温度较高的食品以及含油多的食品。 目前很多餐具企业在选购色母料时只看价格,不看用途和质量,随意将价格较低的非食品包装级色母料用在食品包装产品中,造成高锰酸钾以及冷餐油脱色指标超标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建议消费者少用吸管胶印,特别是鲜艳的多彩吸管,殊不知在吸食饮品的同时也在慢性吸毒,慢性自杀!色彩管理 另外,吸管的使用一般都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又有谁来考虑? 6、标准滞后又混乱富士星光,技术进步受局限 市场需求决定企业产品生产,价格低廉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多层复合工艺的发展。最外层和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最内层由纯料构成,内层使用填充料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经一定的工艺配比胶印机,挤出压延成片材后,再成型为一次性塑料餐饮具,三层、五层甚至七层的产品更是不断问世。因该工艺的特殊性,选择正确的执行标准尤为重要。现有的国家标准GB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中仅对于卫生性能部分进行了强制性要求,其余物理机械性能、微生物指标均为企业为满足生产许可要求自行选用。若生产企业执行该标准过度包装,则该标准中所有指标均需要按照该标准进行测试,尤其是微生物指标。对于塑料制品不存在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因此在没有外来污染的情况下,塑料本身是不会产生微生物的。但执行了该标准,就要定期按照要求对指标进行测试印刷适性,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成本。 纸杯和纸餐盒目前也仅仅是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对于印刷是否对一次性餐具产生影响,完全没有测试要求,反倒是环保油墨印刷的产品因使用乙醇等环保溶剂代替苯类溶剂容易造成乙醇脱色试验超标的怪事。纸品包装 新材料聚乳酸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酒品包装,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标准是对于PLA树脂的,仅有的制品标准也多为企业自行备案行为,影响了真正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 7、企业为获生产许可见招拆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灵活应对 生产许可实施后CTP在中国,现场审核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无疑是天堂和地狱的审判场,审核通过皆大欢喜,产品正常生产、销售;现场审核未通过,除了漫长的等待再次申请和不能销售外,还要再次经历现场审核的惊心动魄。因此印刷市场,在生产企业看来,现场审核人员主宰了一个企业正常生存的生杀大权,有些审核人员依照自己的审核方式和审核习惯,不给企业解释和立即改过的机会,造成部分企业不符合生产许可要求顺利获得了生产许可证电子监管码,有些符合要求的,反而不能顺利取证。 由于审核人员对于问题的观点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场审核通过,私下给审核人员送礼品、红包,甚至提前“公关”数码印刷机,而忽视企业生存的根本是用良心生产良品。 多数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均出现委托送检产品合格,但抽查检验或客户检验出现不合格情况,且常见于有颜色或者复合挤出的产品。这是因为有些企业在委托送检时,多数因为销售或生产许可制度要求,送检样品多为颜色浅或无颜色的纯料生产标签,检测容易通过,确保能够得到合格的检测报告。但市场抽查或客户检验时,往往会选择容易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检测,比如颜色较艳以及产品拉伸幅度较大的餐具,这样就容易造成脱色实验或耐负重性能项目不合格。当然洗涤用品包装,也有一些企业拿到合格检验报告只是为了应付客户和检查,而实际生产的是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差的产品。测评 8、产品包装标识混乱,以次充好小心受骗 产品说明不清楚,盲目使用存隐患 很多消费者购买一次性餐具后,并不会注意一些使用的细节软包装,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建议企业应将“塑料一次性餐具最好不要盛放温度太高的食物,不要重复使用,也不要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在一次性餐具中以及准备放入微波炉前,详细查看说明书或标签”这样的字样在产品说明中明确标注。另外塑料材质有相应的数字代号,应在产品模具上表明覆膜,比如聚丙烯用“5”表示。 保质期标注混乱,购买前要认真看 任何一样商品都是有保质期的,一次性餐饮具也不例外,常见的纸杯、餐盒等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色彩管理,但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次性纸杯保质期多为一年或两年,但究竟能存多久还是规定盲区,生产者多根据自己需要来标注日期。实际上,纸杯的保质期与纸杯本身质量、包装密封性和纸杯储存条件这三个因素都有关系网印,这三个因素中,有一个产生问题,纸杯都可能发霉变质。一次性塑料制品标注的保质期更长,但多数都不能对存储条件进行说明,若长期暴露放置地图印刷,会造成塑料老化,除了影响使用外,还会有很多有害的低分子物分解出来危害健康。柔印 QS标志参差不齐,一次性纸杯成健康杀手 一次性纸杯,因其方便实用的功能纸箱纸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被家庭、单位广泛使用。对于这个再普遍不过的日常用品,你在使用时是否会想到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纸杯、蛋糕包装纸等食品用纸包装和容器,必须加贴QS标志才能上市销售。而目前市场上的纸杯QS标志情况比较混乱。在超市出售的一次性纸杯都加贴QS标志行业法规,而在一些小型商店以及批发市场,QS标志时有时无。 纸杯根据大小以及材质不同,大概有五六种。纸杯包装标注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塑料袋上很明显地标注了厂名、厂址、使用期限以及QS证号等信息,但有的只是用很薄的塑料纸进行了简单包装现状及趋势,什么信息都没有。购买一次性纸杯的消费者几乎没有关注过它的安全性。对于纸杯上是否印有QS安全标志等信息,一般人却从未注意过。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用白卡纸制作的纸杯,主要用来装干东西,不能盛水和油。一类是涂蜡纸杯,只要所装水的温度超过40℃供水/润版,蜡就会融化,一般正规工厂生产的纸杯会使用食品级的蜡来做纸杯的内壁涂膜,但现在很多不法厂商采用成本较低的工业石蜡来做纸杯内壁的涂膜。还有一类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纸塑杯,外层是纸,里面则是一层淋膜纸油墨,内侧的塑料膜如果是符合国家要求的食品级塑料,尚可保证安全,如果制作时所选用的材质不好或加工工艺不过关,则会产生有害物质,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酒品包装 虽然对纸杯上相关信息的标注教育,国家出台了一定的要求,但对纸杯适合什么样的使用状态,暂时没有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除了查看必要的标注外胶印机,还要根据自己的用途选择。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就这方面加以明确、规范。 使用一次性纸杯时,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先用开水烫一下,四五分钟后将水倒掉中国印刷企业强,让纸杯中有害物质充分挥发。由于荧光粉、油墨渗透性很强,会污染食物,因此,一次性纸杯或方便面纸盒尽量不要在微波炉中加热使用。 消费者可根据以下几点来选购纸杯: 看纸杯的外包装是否密封。纸杯一般应密封在塑料包装袋中,且包装袋不应有破损经营管理,包装不严密的纸杯易受人为污染,卫生得不到保证。 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注明了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有效期(一般在两年左右)等。 看纸杯内壁是否残留有荧光增白剂,这种荧光物质可使细胞产生变异,进入人体后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用手捏纸杯,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杯身挺度和强度商业轮转在中国,如果稍稍用力就变形损坏,则质量不过关。 “从2009年9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包装用纸制品进行无证查处。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不得生产、销售各种与食品接触的纸制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说。这让董金狮满怀信心。因为他深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质量问题太严重了。“严格来说防伪印刷,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产品不合格。许多一次性纸杯都没有质量合格的QS标志,有的甚至连生产日期和厂家都没有。”唐山玉印 “选用原生的、标准的聚乙烯,是安全的,对人体无害。但是,如果选用纯度较低的工业用聚乙烯或者废塑料组合印刷,那么在高温和重金属的作用下,就会产生羰基化合物。”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包装材料专家张钦发教授介绍,如果羰基化合物的分子较大,常温下不易挥发,一旦往纸杯里倒入热水企业,就会挥发出来。这时,会闻到一股怪味。如果羰基化合物的分子较小,即使是在常温下也会闻到。事实上,纸杯质量不合格,很大程度上还在于纸杯厂家违规生产聚乙烯膜。尽管我国《关于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输纸,不得使用回收塑料。但是,还是有纸杯厂家从不正规的渠道收购废弃聚乙烯。 据董金狮介绍,这些废弃的聚乙烯,来源复杂。有的来自医疗垃圾,有的来自装过农药、油漆涂料、砒霜等有害物质的包装物。董金狮建议PS版,一次性纸杯能不用就不用,除了质量问题,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讲也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 混合包装金玉其外,以次充好为了好卖 对于刀、叉、勺、吸管这样的小物件,多数是整包销售色彩管理,有些不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质量合格的产品与有质量瑕疵的或者不合格甚至使用废料生产的产品混合包装在一起进行销售,采购者只能看到表面的产品质量而不能逐一去检验产品内在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亦存安全隐患。奥西 定量包装数量神秘其他,数一数就能解了密 一次性餐饮具因用量大,使用频繁,包装多按整箱计算。因此,采购人员在采购时,往往注重了价格而忽视了整个包装内产品的实际数量是否与标注的相符。有些一次性餐盒标注一箱800只色序,实际只有720只甚至只有600只,这种现象在批发市场中尤为常见,又以餐盒、纸杯、筷子这类销量大的产品明显。这中间有生产企业数量不准的问题,也有经销商抽头拼数的问题,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标准号为:JJF 1070-2005)的要求上海光华,标注小于或等于50只的计数类定量包装商品单件不允许短缺,大于50只的允许短缺1%。按照该标准要求,企业外包装箱标注的装箱数量为800只,每箱的短缺数量不得多于8只,也就是说实际装箱数量不得少于792只。 9、为销售夸大宣传供水/润版,骗消费扰乱市场 可降解原材料相比普通塑料餐具所使用的塑料价格要高出20%以上。然而在环保意识日益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家又瞄准了消费者的环保心理,拿普通塑料甚至于还达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餐具冒充“可降解”身份。在产品或说明上标注“环保”、“可降解”、“绿色”、“可微波”等字样,片面的强调产品的某方面特点。比如将含淀粉的餐盒,销售时多强调生产中使用了淀粉地图印刷,但不会说明淀粉含量所占比重,强调可以降解,但不能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和测试数据。造成消费者多花钱,还没有买到好产品,甚至有毒有害的假冒降解产品。设备维护与保养 有些经销商德鲁巴,为了躲避检查,张冠李戴现象明显,经销产品与检测报告不符,即索取的产品检测报告和生产许可证等资质与销售的产品企业名称或产品种类不一致,逃避监督部门的检查软件,糊弄不懂的采购商,蒙混过关,造成不合格产品顶着合格产品的大伞,在市场上肆意流通,扰乱市场价格厂商信息,合格产品市场被侵占。 10、一次性包装一次次污染,使用后废弃究竟谁来管 多数塑料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都是经过拉片后再二次成型制成制品。纸制品也存在印刷模切后再成型成制品的过程。在这期间,为了便于下一步工艺的操作,多数企业将制成的半成品塑料片材、印刷模切后的纸杯片,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测评,暂时存放在车间内甚至露天存放,忽略了原料与半成品的交叉、车间产生的粉尘、存放位置不当以及搬运过程中对半成品造成的破损对半成品造成的污染。只有极少数企业将片材打卷后缠绕包装、将纸杯片装箱,防止受污染。 受污染的半成品再加工的时候,大多数企业只凭感官评定,非常明显的受污染部分会被废弃印刷包装城,仍有部分受污染产品进入到再次加工流程,对终产品造成污染,产生的边角料又被再次应用到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周而复始,造成质量安全隐患。 一次性餐饮具因使用便捷印刷厂,因此,使用范围和数量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对于使用后废弃如何处理,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次性餐具虽然量多,但单个产品重量轻厂商信息,有的只有几克,且使用后多沾满油水,很难被当做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而刻意保存处理,多数是和生活垃圾一同被焚烧或填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浪费。喷墨 建议政府部门对一次性餐饮具制定回收利用的具体要求机构/组织,由生产企业组成回收利用组织,共同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卖多谁出多”的原则,在政府的监督下每月达到一定的回收利用率,对不参与的企业和做不好的企业进行处罚商业轮转在中国,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在实处! |

董金狮专栏
总访问量:66465 更新时间:2014-08-18 17:04:35
现任职务: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央视网《商界中国》栏目环保专业顾问、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等职,是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技术顾问。
主要经历:1986年本科应届毕业即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环境化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导师为中科院院士徐晓白;1989年至1995年在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环保餐具的研究与开发;1996年组织成立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任中心主任(法人代表)至今。主要从事各种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开发、产品检测服务、各种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技术及打假维权等工作。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