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脑洞大开!从台湾火到大陆的“纸”短情长

时间:2019-01-31 09:35:31来源:科印网作者:任秀颖
  //内核“生活家”//

  同我们所熟悉的工厂运营相比,“文化+”类型的2C业务需要一套不太一样的思维逻辑,更关注用户也就是最终使用者、消费者想要什么,而不只是自己有什么。

  由此,纸箱王并没有把工厂要拿到多少活作为业务的目标,把自己的团队当成是业务的边界,而更看重的是用户的粘性与互动、消费与口碑。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纸箱王赋予自己的定位是“用纸跟你一起说故事的生活家”,将“生活”场景尽情拓展,让用户可以体验不一样的互动社交、学习教育、休闲娱乐。

  空间艺术:结合不同素材、灯光,纸箱王能够打造一个集具艺术欣赏价值的空间,随着时令不停变换主题,使空间得以活用,或是结合其它艺术表演,成为整个大空间中的亮点。

  简单生活:集合台湾各地不同的艺术、人文及创意作品,提供食衣住行育乐的购物选择,同时也是个体验手作生活的地方。

  设计工作坊:一个空间、两台电脑、一台切割机,提供一个可供学生、设计师讨论打样的设计空间,并可随时不定期与空间艺术作结合,成为培育、遴选人才的场所。

  黄芳亮曾说,自己“很怕影子”,所以不喜欢跟着别人的影子走,也不喜欢看着别人的背影,这个习性充分地映射到了他的事业上。

  金唐纸品早年在台湾为很多有名的食品厂、科技业工厂做包装,黄芳亮坚持要做“量身定制”,后来将钱投入到购买打样机上面,加入手工元素,独成一派,也避开了规模生产领域的订单抢夺战。

  从“工厂”到“生活家”,源于黄芳亮依然对“创新”的信心满满,“我相信创意永远不会断的”。

  黄芳亮跟纸打交道30多年,“纸”被他视为第二生命,虽然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但每天仍然脑洞大开,有很多创想。他认为“纸”元素可以同很多东西结合、搭配,比如铁、石头甚至是机械等等,衣食住行育乐,生活中有太多的体验和感受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黄芳亮笑言,“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因为感觉关于纸的创意层出不穷,用不完。

  真正爱生活的人,才能成为生活家。

  芬尼克兹创始人兼总裁、《裂变式创业》作者宗毅曾评价,“纸箱王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领导人非常颠覆性的想法,因为从传统制造业转到文化创意行业,这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或许黄芳亮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商业模式有多么不同,只是始终坚守了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