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库 > 企业 > 经营管理

制度第一,总裁第二(转载)

时间:2007-12-19 14:44:04来源:天涯博客作者:葛秀东

  前天听了中国十大培训师、著名领导力和管理专家刘田的讲座,深受启发,现将笔记和心得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总是长不大?像包子铺一样很能持续,但没有大的发展,十几年了,还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为什么我们的大企业活不长?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三步两步就窜到一个平台,但到了一个平台之后,一不小心又栽了下来?
  为什么我们的老总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越发展却越感力不从心?
  为什么企业帝国大厦可以一夜之间倒塌,秦池、爱多、飞龙、巨人…,那么多优秀企业只是昙花一现?
  ……
  面对一长串的为什么,刘田的答案却惊人的简单,
  制度第一,总裁第二
  “忙——茫——盲——莽——亡”,总裁们的必经之路?
  “如果没有企业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忙——茫——盲——莽——亡”,就是总裁们的必经之路?忙来忙去就开始迷茫,接着就是盲目,再下去就行鲁莽,其结果就是走向灭亡。
  确实,随着企业人员和部门日益增多,事情也越来越多,老总也越来越忙。这时候,他最盼望有人来帮他,但职业经理不好找,优秀的更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经理有招来,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内部没有一定的工作标准、制度和流程,经理做的结果往往和老板当初授权让他做的想法不一致,老板难免担心“他非但不能把企业做好,还有可能把企业给毁了。不行,我的企业我做主,马上收权。”收权之后,老板又回到原来的状况,感觉还是累,又想分权;分权的结果又是由于企业内部没有一定的工作标准、制度和流程,又是收权……
  老板的心态就象钟一样左右摇摆,企业有战无略,大家都在忙,忙的很有效率但没有效果、没有效益。这个时候的企业就象走入一个迷宫,而人越是在迷路的时候往往不是停下来思考和学习,而是越跑越快,企业成长的第一个瓶颈来临。
  大多数企业就是在遇到第一个瓶颈时死掉了。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大概只有3岁左右,还未跨入第二个阶段,壮志未酬,就已夭折。小部分没有死掉的企业,则开始彻底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高成长之后,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为何制度发挥不了作用?员工的执行力来自哪里?
  像洗茶杯一样洗厕所,然后从厕所马桶里接一杯水一饮而尽,你能做到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周迅当年留学日本,曾在一座大楼里做清洁工,上班第一天她的顶头上司就是这样以身示范,对她进行职业教育的。
  5000多份文件,120万字,如果放在你的公司,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以制度为行为指南”的远大空调宣称,正是这些几几乎涵盖了员工每一项活动、从工作和行为规范乃至部分生活的文件,才造就了远大多年的辉煌。
  没有制度不可能有执行力,但有制度就一定有执行力吗?
  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被一家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方只派了几个人来,除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地执行!!
  目前中国企业缺什么?缺规范,更缺流程,最缺执行。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企业缺乏后劲的症结所在。制度大家都有,但关键是怎样落地,怎样执行。制度建设第一,但比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执行。所以在这次课上,他只用了十几分钟讲为何要规范管理,却花了足足两个多小时讲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制度假设员工是坏蛋,流程假设员工是傻瓜
  85%的员工所做的工作,没有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出贡献——美国哈佛大学哈墨教授曾做个一个调查,其结果令人震惊。
  的确,一个主管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往往可以让众多的人围绕他转,而不是围绕企业的价值增值转。IBM的郭士纳曾说过一段话:人们不做你期望的,只做你检查的,你强调什么,就应该检查什么。
  中国人普遍缺乏一种对制度的尊重和敬畏。规则应该高于一切。规则一是流程,二是制度,流程假设员工是傻瓜——做事的标准,制度假设员工是坏蛋——惩戒的标准。在制度的监督检查得考评方面,我们的企业存在着很多误区。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好不好?当然好!但据观察,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却是在认认真真地走形式,找凶手,抓犯人。很多人认为管理=制度,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这是一个误区。管理层面没有做任何工作,而是让员工背负责任,拿规章测量行动,处罚多少,这种状态就很难让员工把自己的智慧贡献出来。所以员工出了错,主管应该承担责任,如果需要处罚,也应该连带处罚主管,因为处罚主管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制度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有些老板很困惑,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规范管理,我们公司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也聘请了在正规企业工作过的人来管理,但我觉得企业还是很乱,文件制度一大堆,管理成本上升,但效益反而下降,工资占销售额的比例由原来的6%上涨到13%,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制度也不需要解决所有问题。
  刘教授认为:现在很多老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处在哪一个阶段,如果仍处在第一个人治阶段,连制度都没建立好,就去搞第三个阶段的文治,自然是死路一条了。
  在刘教授看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治——法治——文治。也就是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中国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处在人治到法治这个阶段,还有一小部分处是从法治向文治过渡。在人治阶段,老板如果想把个人的价值观变成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就必须靠制度,通过制度和流程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体系。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