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生产管理的功能性障碍—成本篇(4)

时间:2012-05-17 12:13:2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单晓敬
  工作改善的方法和技巧
  1.问题与问题意识
  (1)问题的定义
  生产管理者在降低成本方面最大的贡献来自对工作的改善,而改善的意识又来自问题意识。问题就是现状与目标产生差距,需要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及需要解决的事情。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异常问题,另一种是改善问题。异常问题是指应该做到(得到、达到)而尚未做到(得到、达到)的事情或不应该发生而发生的事情,表现为现状比基准差,而实力没有发挥出来;改善问题是指希望做到(得到、达到)而目前尚未做到(得到、达到)的事情,表现为现状与目标有差距,而希望提升实力。
  (2)问题意识的形成
  面对问题时,应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将现状与基准、目标进行比较,才会发现不足,寻找原因并予以改进。不仅好,还要更好,不断挑战新目标,追求卓越,才能不断进步。问题好比雪球,越滚越大,应该早发现早解决,且越早发现就越容易解决。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能逃避问题,也不能抱有“鸵鸟态度”。危机就是转机,面对危机时,只要予以恰当的处理,就会遇到新的发展机遇。
  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会影响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比如,“差不多”、“没关系”、“没问题”、“没办法”、“不可能”、“没面子”等观念或“攻击”、“抗辩”等行为都会影响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下面是企业中缺乏问题意识的一些常见现象: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不合格率持续偏高;缺乏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标准久未修订;潜在的浪费多;人员被动,等待命令或停工待料;合理化建议少;发现异常情况时不反应、不处理,推诿、找理由、找借口的情形多。
  问题意识形成的条件:存在目标意识,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期限,并能够掌握现状;具有实现目标的强烈信念与意愿,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建立问题意识的要点:重要过程的点检查核,怀疑但并不迷信;依据事实,多角度考虑;建立自主管理的责任和观念,追根究底;采用目视管理,做好作业结果的分析检讨。
  (3)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①问题的表达方式:要将问题用5W1H具体化,即: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发生?Who—责任人是谁?Where—发生地点在哪儿?When—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How—状况、程度如何?
  ②问题的种类与要点:发生型问题,即已经发生的问题,重点在于用什么最佳方案解决;探索型问题,即精益求精,不断改善与强化的问题;设定型问题,即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延续现状,预见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③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一个PDCA(Plan-Do-Check-Act)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发现问题。找出生产现场的问题,将较为集中的焦点问题列为重点,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二步:收集事实,决定目标。拟定活动计划,正确掌握现状,把不良的程度定量化,设定改善的目标。
  第三步:分析事实。检讨改善方法,分析改善原因,收集改善构想,与现有技术结合。
  第四步:拟定改善计划。把改善的构想浓缩,检讨改善方案,达成共识,制定实施计划。
  第五步:改善实施方案。试行改善方案,评价试行结果,确认成果。
  第六步:效果检查与标准化。比较改善前后的效果,修订作业标准,培育新的操作方法,巩固已有的成果。
  第七步:管理制度化。积极开展检讨活动,请求固定对策,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
  2.工作改善的方法和技巧
  (1)工作改善的目的:求效率,利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工作;求品质,力求一次做好,不出纰漏;求安全,避免工业伤害的发生;求经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求效果,提升士气,创建良性的企业文化。
  (2)工作改善的观念: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就不会有好的改善创意;改善是双赢的策略;资源有限,脑力无限;相信人的潜能,尤其是众人的智慧;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会有不断改善的做法;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基本的判断力;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宗旨;改善是无止境的,应随时随地有意识去发现问题。
  工作改善的十种基本精神:舍去原有观念,凡事求新求变;不要找理由,而是找方法;不要满足现状;改善对策愈多愈好;有错误立即改正;改善就是赚钱;问题未改善前不休息;保持怀疑态度,连续追问5次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人的创意可与十个人共享;改善永无止境。
  工作改善的十大抵抗:这种东西没有用;这样有道理,但在我们公司行不通;成本无法再降低;我们也一直这样努力着;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建议;要降低成本,品质就一定会随着降低;目前不是很好吗,为何要改?这种方法行不通,早在20年前我们已经尝试过了;我们对这件事情最清楚了;虽然这是个很好的方案,但是……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