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如果能印 外一篇之冲印到数码快印,华丽的转身?(下)

时间:2011-12-15 12:20:20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祁欣
  上一篇曾经说到,由于受数码相机和电脑的冲击,传统冲印照片江河日下,冲印机厂商、胶卷厂商、老字号冲印店的生存日益面临危机。上下游都在求变,也有从传统的冲印升级或转型成数码快印的。这一篇,我们来探讨一下,“变”在哪里?这类型的“数码快印”如何做?
  还是那句古话,怎样才能“做熟不做生”。
  案例一:
  江苏省徐州市有一家老字号摄影图片社,早在2008年底就深深意识到传统冲印业务越发艰难,也尝试过一些变革,但均收效甚微。经过厂商的推荐及在华东地区的大量考察,终于在2009年初斥资60多万元上了一套数码印刷设备,时至今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逐渐站住脚跟,扩展了增值业务,与传统业务有机地结合,成为颇有特色的影像数码快印店。
  笔者在跟踪期间曾经提出几个核心问题,得到回答后拟了一个解决方案提纲,现在,从这家公司的经营过程来看,效果显著。
  首先,地理位置。该店原地段处在繁华闹市区,人流量大。重新设计、改换店招牌和橱窗很醒目,从吸引眼球和广告(数码快印的转型)的作用来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原有结构。与一般冲印店一样,接待区很小,除了柜台和一些简单的陈列柜外,大部分操作都封闭。对此进行了大幅度改造,根据新的业务功能,有效地把接洽与报价、产品展示、客户休息、文件制作、机器输出、后期加工、货品及结算有机划分开,根据生产的流程,看似独立却又完整一体化。改造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利用房屋面积,配合合理的流程,做到明亮有序。
  再者,生产能力。原有的修片人员虽然熟练,但毕竟掌握软件单一,对图形类软件除Photoshop外,AutoCAD、Illustrator、CorelDRAW、InDesign等几乎不熟悉,甚至对快印业最基本的Office软件和PDF从未使用,这些能力一定要加强。通过外派学习培训、厂商指导、人员招聘,逐步由生到熟,基本得到解决。另外,原来简单的后道加工设备已完全不能满足系列产品的需要,需重新购置实用型的胶装机、切纸机、打孔机等,供应商也提供了相应的培训与支持。基本技术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
  接下来,是耗材。原先的业务范围除了胶卷、相纸就几乎没有其他的材料了。那么,快印的各种纸张、胶、圈、膜、钉等(按规格分,有上百个品种),就需要性价比高、稳定的供应渠道,并做好一定数量的库存。对于初入行的,一定要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针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去严格把握耗材。
  所有基础工作完善后,剩下的就是业务了。画册、菜谱、卡片甚至博客书、台历挂历、招投标书、产品资料和建筑图文等,这些只是产品,关键是客户在哪?该公司原先与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因拍照、出片建立了一定的关系,通过这些客户,开始进行有效地宣传,告之还有生产上述产品的能力,久而久之,效应凸显。另外,针对产品,投入业务员和相应广告(媒体、投递、拜访等),使相关行业客户了解并熟悉本市范围内还有某家公司能提供相应服务。简而言之,如何善用和整合资源是开拓市场、提升业务的不二法宝。
  最后,就是管理了。大公司的管理是门科学,诸如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考核管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小店,也必须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抑或是自己的“法律”。财务,是首当其冲的,固定成本与流动成本需要明确划分,比如房租、装修以及折旧等,需按照固定的数额摊销;管理费(工资)、水电费、税收、原材料的发生要按实计,当然,还有库存商品的滚动。一个老板(企业主)只有熟悉财务知识、看得懂财务报表才能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够审时度势、开源节流、杜绝漏洞。对于小店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完全是空话,以绩效为主、纪律为辅的方式倒是特别适合。这家公司最终建立了流程跟踪单与财务流水配合、月度审核并做次月计划的相对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员工除了遵守统一着装、作息时间等员工守则外,绩效考核创造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良好效果。当然,一套科学的、适合自己的绩效考核方式不是随便就能想出来的,可以去行业取经抑或是请专业人员来编制,这个费用花的是值得的。早几篇时我特别提到过:中国的民营小企业主舍不得在软性建设上投入是可悲的,是其注定无法长足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做稳之后,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案例二:
  山西太原有家原冲印社,经过大幅度升级,已改头换面成为省内最大的影像输出基地,不仅具备了当地生产大幅面照片的专业性口碑(获得了国际知名厂商的认证),而且,通过中小型数码印刷设备,开始承揽小批量的影集、画册及个性化用品(如婚庆行业)等业务,并在当地装饰画行业中一枝独秀、脱颖而出。细节繁缛,不一一述说了。
  这两家的案例比较经典,其重点都是,绝不抛弃原有业务,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以及优势,在基础中拓展、在本行中求变。我想,这才是“做熟不做生”的真正含义吧。
  当然,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产业模式,这是万万不可生搬硬套的。正如前面所说,形象、技术、产品、管理、资源等相结合,才能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交点学费不怕,把钱当成赌注,这玩笑就开大了。所以,在这里奉劝冲印行业进入数码快印的企业主们,没进入之前,务必瞻前顾后、深思熟虑,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已进入的,也不必感到迷茫,前前后后也就是这几个问题,逐个击破、或是捡重要的先解决,一步步踏踏实实去做,也不至于难于登天。
  今天的局面,犹如浪淘沙,一批批前赴后继,大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之势。固然是我国的数码印刷尚在襁褓未及成长、固然是鲜有成功者被标榜为权威形象、固然是厂商不断通过新技术去刺激市场……说到底,就像迷信,他迷你是他的事,信不信就是你的事了。讲个笑话,日前,听某厂商的销售说,行业内某某前辈,已经完成其事业规划,已经买游艇了,每年大部分时间航行在大海上逍遥自在。笔者虽然在此行业沉浮了十多年,也并不算成功,但账还是会算的。我倒是想问问房地产行业的前辈,难道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楼比不过一张张的复印纸?要不你们都转行?嘿嘿,有稽也好,无稽也罢,各自体会吧……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