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新雅革新

时间:2010-07-10 12:24:1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陈文苞

  2010年6月1日上午8时,位于龙港镇示范工业园区的新雅集团总部鱼贯而出十几辆轿车,沿着龙金大道和世纪大道,向着“新雅工业园”驶去,第一辆车上坐的是新雅集团董事长郑步良,后面的车辆上全部是公司高管和部分管理人员。装修一新的“新雅工业园”敞开大门,随着热闹的鞭炮声响起,郑步良面容淡定,步伐稳健,带领大家脚踏红地毯,各自走进办公室,开始了一天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不宴请贵宾、不做宣传广告、不搞热闹庆典,新雅集团低调地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实际上在波澜不惊、有条不紊的搬迁后面,新雅集团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悄然而又脱胎换骨的“革新”。
  金融危机催生的改革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社会和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有着19年历史的新雅集团面对并不乐观的印刷前景,是主动谋变,还是保守经营?是独守主业,还是立足多元?新雅处于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领导层必须要做出抉择。为了避开干扰,新雅董事会分别在福州、绍兴、上海等地召开会议,从宏观战略到微观经营,从集团出路到内部改革,从人员引进到设备购买,董事会成员不停地讨论和分析,最后终于在绍兴会议上通过了《新雅集团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战略思路,勾勒出新雅集团的发展愿景。
  “以印刷为主业,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园区为载体,以新上项目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实现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努力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新雅集团将迅速成为产业覆盖印刷、房产、金融等领域的中国优秀企业,计划三年内集团产值达到10亿元,创利税1.5亿元以上。”

  大略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就是付诸行动,新雅集团上下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勇敢地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分别从经济目标、品牌目标、人才目标、资本机构、技术创新等五方面入手,硬件、软件两手抓,对整个集团进行了全方位地深入改革。
  怀揣利器,决胜于市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印刷是对印刷技术高度依赖的行业,没有先进的设备,就没有稳定的市场,这个道理于1999年新雅集团强强联合之初就已经得到证明。但是时过境迁,印刷市场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金融危机之下,各企业面临着朝不保夕的境地,奢谈引进设备,对未来的风险任何人无法把握,因此引进设备决策的正确性本身值得怀疑。
  可贵的是,新雅董事会排除困难,决心逆势而上,斥资3000万元引进了温州地区首台曼罗兰六加一(UV)大对开胶印机,增强进口胶印机的核心实力,随后又先后引进了海德堡四开五色胶印机等多色胶印机,充分地满足胶印需求。

  同时,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损耗,提高交货速度,公司还对印后工序进行重组。原来公司有60多台手工模切机,大约120个工人不间断地操作,管理难度大,特别是这些机器使用多年,工作效率低,产品损耗大,且存在安全隐患,是工伤事故的多发地带。公司将全部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保留性能好的十几台,剩余的全部折价出售或淘汰。公司随后引进全自动烫金机、自动模切机、自动覆膜机等配套的印后设备,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的烫金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缩短货期。新雅集团的引进设备之举,震动了温州印刷业,新雅的示范效益引发了温州印刷业的技改风潮。
  改善工作环境
  一流的设备,没有一流的环境配套,照样无法升级。随着设备引进,人员增多,新雅总部30多亩的厂房无法容纳,尽管公司采取节约利用、拓展空间的办法,但还是捉襟见肘,空间逼仄。为此公司早在2002年就在龙港世纪大道征地310亩,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的“新雅工业园”,同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工程”。但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建设工程曾经一度下马停工。

  2008年初,公司董事会排除万难,多方申请,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新雅工业园”项目终于破土而出。公司投入3.5亿元,成立以副总裁郑中钱为首的“基建项目部”,各项工作快马加鞭。2010年,“新雅工业园”一期工程按期竣工。随后公司聘请上海一流的设计师,投入五百万元进行装修。
  公司还投入巨资建设两幢5层的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国际验厂的标准进行车间设计。胶印车间对机器进行合理布局,进行封闭管理,地面一律铺设环氧树脂,打造“无尘车间”,保证工人在安全、环保、洁净的环境中生产。
  公司重视绿化建设,打造花园式工厂,让员工有个温馨而浪漫的场所,沿着河堤种植柳树,铺设草皮,与生产车间和办公大楼相得益彰。

  同时,公司还注重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辟出专门场地建设“职工活动中心”,采购乒乓球桌、台球桌、健身器材等;建设“职工书屋”,采购批量图书,专人管理;还建设“档案馆”,整理各类文件资料。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