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感受青岛·那海那景

时间:2011-08-16 12:04:3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海滨城市青岛早就声名遐迩,我心向往,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游览。这次“科印网”邀协同主持一场CTP推介会,可以借机圆梦,所以一口承应。
  从机场到市区的距离是23公里,我坐上机场大巴,沿途将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
  如果说,地处江南的苏杭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留下众多文人墨客的印迹;那青岛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黄海之珠,无愧于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众多荣誉。她因海而生,洋而不媚;她四季分明,环境宜居。
  青岛之美当然在于其面对着浩瀚的黄海。用木板铺就的长达36.9公里的滨海步行道顺着海岸蜿蜒而漫长,六个海水浴场散落其中,敞开着胸怀迎接来自八方游客,这与有些地方一旦有钱可挣,便圈地为王的做法截然不同。
  推介会安排在下午举行,上午半天的时间可以外出活动,因为人生地不熟就不敢走得太远。早餐后步至海边,天阴阴的,很适合户外运动。因为是工作日,加之天又不甚炎热,下海游泳的人不多,但提鞋徜徉在海边,享受一波波海浪冲刷脚丫的人却不少,有的还是父母带着儿女。不知不觉旅游的人群多起来,那些开着摩托艇带游客兜海的商户起劲地说服人们上船体验一下,不少游客选择与海水来个亲密接触。
  青岛的海岸十分干净,顺着步道前行,可以见到海滩边摆放着不少运动器械,有单杠、仰卧起坐架、杠铃……一群中老年的体育爱好者只穿着一条泳裤,赤裸的上身胸肌鼓起,一看就知道是此处的常客,尽情地享受着锻炼带给他们的乐趣。更多的年轻人则在海边打着沙滩排球。
  海滩边的临时小摊摆放着不少用珊瑚打造的工艺品,有红珊瑚、羊角珊瑚、类似于人脑沟曲回旋被俗称为海脑的白色珊瑚……海螺的品种也很多,被称为“活化石”的鹦鹉螺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螺壳名目繁多。可能是量多的原因,小贩兜售商品的态度很好,价格总体也便宜。对游客来说,每件纪念品篆刻下的都是一段难忘记忆。
  下午的CTP推介会十分成功,方正、爱司凯、海德堡、富士、爱普生等企业介绍了各自的产品。尽管青岛是个不小的沿海城市,但可以看出,当地的印刷厂家对CTP的了解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在CTP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印网”的一批年轻编辑们决定把今年的工作重心放到二线城市推广,确实把握得很准。她们从北京出发,一路走过西安、重庆、温州,再到青岛,看得出人很累,但她们也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快乐。
  晚饭后,方正公司数字印艺部华北区销售总监苏伟及当地一家公司的年轻合伙人梁昌庆邀请我夜游青岛。我们直奔到有着青岛地标之称的栈桥。
  夜间的栈桥人流如织,桥的两侧都是出售海洋工艺品和海水珍珠的商贩,用小贝壳串成的手链既美观又充满当地特色,由于灯光黯淡,不少商贩还自带便携台灯用于照明。海边特有的腥味伴随着阵阵浪花扑鼻而来。在青岛念大学、现又留在青岛谋生的梁昌庆告知,现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早年曾担任过青岛的市委书记,为青岛的发展做了不少好事。
  青岛的栈桥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1年),原本是海军码头,后来经过二次延伸,达到现在的440米,见到八角型的回澜阁也就到了栈桥的终端。凭栏可以隐隐地看到不远处小青岛的身影,由于是夜间,除了一盏导航用的灯塔什么也见不到。
  栈桥所在的太平路紧贴着繁华的中山路,离开栈桥,梁昌庆带着我们去观看浙江路上德国人建造的天主教堂,此亦为青岛一景。青岛与上海不同,后者为冲击平原,一马平川,而前者却是处于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马路沿坡而建。正因为此,处于青岛市郊的崂山虽然只有1千多米高却争得了海岸线第一高峰的美誉,甚至留下了“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诗句。
  中山路尽显城市风采,霓虹灯光通明,商铺一家连着一家。也就是数百米远,拐进灯光黯淡的浙江路,拾级而上就可见到双塔状的圣弥爱尔教堂,建于坡上的教堂前面有个宽大的广场,在地灯的反射下,本来就高大的教堂显得更加肃穆。始建于1934年的教堂已有80余年历史。虽在“文革”时遭破坏,但修葺后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模样。
  梁昌庆告诉我们,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以后,为当地做了些建设,比如他们修建的下水道至今依然保持通畅。撇开殖民统治不说,日耳曼民族那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学习。随着社会进步,国民中持续发酵的急功近利心态更亟待纠正。我们期待进步,我们更需要信仰,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今天所做的一切要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离开天主教堂,沿着中山路继续前行数百米便是劈柴院小吃街。劈柴院是一条小小的街,没人指点很难会引起外人注意,但进入弄堂就别有一番景致了。连成一片的店铺蔚为壮观。店家都以海鲜为主,通红的大蟹一个个架在门口的锅里,香味扑鼻,店主热情地吆喝游客入内就座。要不是我们刚吃饱了饭,很难抵得住诱惑。
  我们一行从中山路的小巷弄口进入,到后街出来,又从北京路重拐进小巷,专程去寻访江宁会馆。会馆古色古香,已被改造成饭馆,我们虽不就餐,服务小姐依然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入参观。会馆里有店铺,还保留着两个戏台,其中一个还有演员在认真演出,余音绕梁,让人流连忘返。试想,工作之余来到会馆,边享受鲜美的海鲜大餐,边欣赏节目,是何等乐事!
  半天时间里看到的只是青岛的“皮毛”,但我已经为之陶醉。我赞美青岛的美丽,更为有机会认识一批印刷圈里的年轻人而高兴。他们拥有热情,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他们怀揣着对印刷的挚爱,在为中国从世界印刷大国迈向世界印刷强国添砖加瓦。
  祝中国印刷业的明天像青岛一样愈久弥新,祝中国的印刷业明天更美好。
  (作者为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