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人物访谈

林和安:访香港数码印刷达人邓满球

时间:2010-04-15 08:36:30来源:《印艺》作者:林和安
  林:能否分析一下传统有版印刷及无版数码印刷工作的分别。
  邓:传统有版印刷及无版数码印刷工作的分别,两者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技术,虽然生产结果差不多,就好像Walkman不同于MP3。愈老经验的从业员,愈难放下知识包袱,这是我们上一代印刷人迫切要面对的困难。可喜的事,我们的所有深层经验,大都没有白费,纵使数码印刷带来许多自动化,CMYK的构成理论却依旧不倒。就好像Walkman技术虽然大不同于MP3,但扬声器部份始终不变。
  林:数码印刷似乎是一条不归路,请问您在什么时间、什么状况下转入数码印刷呢?
  邓:数码印刷的确无法走回头,自1988年创立Next Technologies以来,逐步看透了数码印刷的莅临,由推广高解像黑白打印机发展至今全彩色高速数码印刷机,方向愈来愈清晰。过程循序渐进,一切都是来得自然。这条不归路,是一条迟早要走的印刷路,并无更好选择。就好像电脑直接制版亦可以说是一条不归路,但我们可有回头的选择吗?
  林:在数码印刷发展上如何开拓您的业务?如何获取盈利呢?
  邓:不断寻找本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合适外国市场的产品,不一定合适香港,香港自有其独特市场形态,配合总比开创容易。要盈利,必须把所有鸡蛋放于一个篮内,然后好好看管。好好的去钻营其技术,提升有关质素,令客户得益,能好好的经营,互相在业务上有良好的盈利。
  林:这两年来数码印刷大奖办得十分成功,一共有几个类别呢?今后如何再使它更具影响力呢?
  邓:大奖是由市场及参赛者决定,我们可以做的不多,只是提供一个可供互相切磋的平台,鼓励参加,设定评分标准,再每年不断检讨并完善。用比赛形式选取数码印刷作品作展览,并透过展览宣传使印刷品买家、用家、有关出版和设计等人士,对数码印刷有更深入的认识。赛事分四个主要项目进行,包括:静电式单张纸印刷、静电式书刊印刷可变数据印刷及喷墨印刷,每组设金、银、铜及两名优异奖,共设有32个奖项。大奖已经是踏入第8届,影响力早已形成,受到业界的认同和注目,目前已是无可替代。
  林:数码印刷杂志在您领导下十分成功,您是如何使它有那么好的内容和业绩呢?
  邓:2008 年底,新编辑组受命于前会长阮坡民先生,要把 HKDPA 杂志重新整顿,刚好过了一年,我们从凌乱中规范秩序,只有半月时间中赶紧筹备,重新塑造做一本专业刊物,需要建立风格,拟定排版式样,并且四处寻找可模仿的对象,始发觉可以借镜的杂志委实稀少。更不用说要找一本专业水平而不光是吃喝玩乐的刊物。我们唯有自己拟定目标,包括会员服务,也对香港作出一份贡献。而且我们是真正把色彩管理应用于杂志上,十分注重如何从理论付之实践,读者可以从阅读本刊,感染到编辑组的热诚和技术灌注。最后我们得以取自日本杂志的创作灵感,绝不浪费读者宝贵时间,言简意赅,少废话,专注,清晰而不离主题,规范中包容变化。避免脱期,坚持于出版月份前一星期要送到读者手里。办一份免费杂志的确有其独特之难处,我们曾经研究过本港不同的免费杂志及报纸,从发行量、渠道,内容、对象,都仔细思索过。由策划、设计、定型、制作流程、进化模式、包装、以至采访风格、品味形态、功能设置等。现在我们其实已经可以专业角度,教导会员如何营运一份刊物。香港就是欠缺了数码印刷及印前的专业教育,所以我们需要身兼数职,让从业者及下一代可以于本杂志中汲取必需的新知识。
  2009 年 3 月份,我们把杂志的 PDF 版上载互联网,踏上一个全新里程,我们有别一般网上杂志及报纸,我们刻意保留一切平面设计的元素,依样葫芦把所有搬上互联网。自始收到不少海外查询,来自北京及台湾的投稿,来自欧、美、亚洲的商业寻找。我们因应作出配对服务及解答疑难,作为对会员甚至非会员的一项无条件协助。
  去年 11 月,我们大胆地实现了另一项创新概念,应该是香港,更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平面杂志连接上 Video,我可保証日后将会更多平面媒体跟着仿傚,必要时我们会乐于提供技术援助。
  我们从未对HKDPA内容和业绩高于预期而自满,反而会以更高要求去回馈读者和赞助商,为业界效力之余,首要目的还是要为会员服务。
  林:香港数码印刷网站已对外公开,今后如何使网络对协会及会员有所助益呢?
  邓:网站由本会前会长阮坡民先生花了许多心思和时间,帮助重新搭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可加强本会对外交流,会员更可以摆脱地域界限,时刻保持与本会联络,得知最新消息,和杂志互补不足。
  林:您自己Next Technologies公司又如何成功转型数码印刷呢?协会对事业有何影响呢?
  邓:Next Technologies创立以来,经历了DTP系统,Mac到PC,免药水菲林输出机,到免药水印版输出机,而目前已经转型至数码印刷机,一直与国际大方向同步。
  协会对本身工作上无太大影响,个人付出当然在所难免,其实每一位数码印刷协会的委员,都无私付出。亦全靠执委会的执行委员群策群力,本会才可稳步成长。他们有充分经验、睿智、高效率、业内精英。包括有Agfa/Monica Lai、 Konica Minolta/Kenneth Lee、Canon/Vincent Leung、Ricoh/Fred Chan、City University/Paul Yuen、Oce/Louis Woo、Fuji Xerox/Ruby Tsang、IVE(MH)/ChanTak-fai、Fingerprint/William Ho、Apis/William Hui、Pang Ping Yiu、HKPRC/Ricky Lee 因为会务都以团体精神进行,分工清晰,只要大方向正确,对我们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而Next Technologies可能会因此而知名度更高,这是无可避免。
  林:对数码印刷产业和协会今后发展,您有何看法和期许呢?
  邓:数码印刷必然是印刷产业主要发展的方向,我们需用心面对,不要走回头路。香港需努力转型,特别是报业和柔性版印刷,明显是十分落伍。急需转变设备,学习新技术,这正是本会最初成立的动机。印刷产业是一个笼统名称,是一个十分精确,融合多方面技术,充满挑战的独特行业。具备了光学、物理、化学、美学于一身,从业者更需要经济学头脑,发展至数码印刷是必然的科技结果,就好像菲林相机,发展至数码相机一般,无法逆转。这两年间发展速度特急,大大超出预料之外,五年内必有清晰定案,非接触式印刷年代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超卓成就。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