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数字印刷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间:2010-10-24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这几年市场关注的热点方正,这其中自然包括数字印刷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印刷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对此,政府部门在大力推动,支持新兴技术的推广;传统印刷企业则纷纷酝酿对策,择时加盟,这些举措无疑值得肯定。
  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一项新技术从推出到被社会接受、广泛应用于生产毕竟有个过程。以1995年DURPA印刷展推出CTP直接制版技术为例数码印刷印后加工,在中国的印刷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是近几年的事。那从数字印刷设备的推出到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应有的商业利润,进而达到在书刊印刷领域取代传统胶版印刷的地步,同样需要有个过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过程可能会比上一轮的CTP推广时间短些分色,但可以肯定的说:至少在未来的三、五年内,数字印刷依然不可能成为国内书刊印刷市场的主流;再退一步说,即便是数字印刷成了书刊印刷市场的主流,也不等于书刊市场就不再需要传统的胶版印刷。
  对于绝大部分印刷企业来说,现时需要关注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市场状况的变化现状及趋势,便于企业根据自身状况确定发展战略。
  笔者曾在去年发表的文章中写道:过早进入数字印刷领域,企业将要承受庞大的前期开发成本,难以带来期望中的利润;滞后加入要承担的是市场已被分割完毕的风险。科学地选择进入崭新领域的时间,考验的是企业领导人把握市场的水准。至今我依然未悔。书评
  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当然也包括印刷
  数字技术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机构/组织,因为,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写了历史。
  在没有互联网与计算机之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缺少不了纸张。于是,森林惨遭无情砍伐EFI,地球渐渐变暖。在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后,计算机的记录、存储、运算功能大显神威,逐渐地开始取代纸张。
  十九世纪发明的电报大大方便了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以往需辗转数月才能获取的信息变得相对方便,但这与互联网相比显然又落后了一大截喷墨,数字传输让远处地球两端的朋友瞬间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
  数字技术当然也改变了“与计算机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印刷工业。
  CIP3、CIP4在印刷企业的应用,实现了印前、印刷、印后、工艺四者间的信息共享。
  ERP的成功应用,把企业的资源串联在一起,即时帮助完成关联分析,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
  计算机修版、CTP出片取代晒版Adobe,一举颠覆了印前制作的传统工艺。
  ……
  当然,更有甚者,具有自身优势的数字印刷对传统胶版印刷构成了严峻挑战。这是人类的进步,传统的印刷人应该举起双手去迎接这场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必定到来的变化。现状及趋势
  数字出版所指的应该是内容产业,现有的统计数据存在着不可比性
  《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年度报告》称:截至2009年底上海宏景,中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并首次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总值。
  笔者看了上述数据后尚存二点疑问:
  1、2010年7月2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的《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出版图书30.2万种,总产出477.7亿元;出版期刊9851种,总产出150.3亿元;出版报纸1937种上海光华,总产出646亿元。三项产出的累加值是1274亿。这799.4亿的数字出版产值怎么就超过1274亿的“传统书报刊出版物”了呢?
  笔者整理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1999年至2009年11年间的全国图书总印数,发现唯有2009年(70.4万)与1999年(73.16万)超过70万册,这应该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利好消息,既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人愈益重视学习数码印刷机,又说明数字出版尚未对传统出版构成强大冲击,两者在竞争中尚处并行发展。
  2、在同一版面的《报告》中,列出的“数字出版总量规模”是799.4亿元,其构成为:手机出版314亿、网络游戏256.2亿、数字期刊6亿、电子书14亿、数字报纸(网络版)3.1亿、网络广告206.1亿。显然,《报告》中有关数字出版的统计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比是有外延的过度包装,包含了一些原本统计中所不包含的内容。按同一《报告》给出的2009年我国电子出版物出版的数据是总产值6.5亿。换一句话说: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在我国还刚起步,它的产值还实在很小。过度包装
  因为统计口径上的差异导致数据的不一,这本属正常,关键是必须明示,避免给人误解。而确切真实的统计数据对指导行业发展的影响重大包装印刷,投资者以此数据来判断市场,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在印刷行业明明已经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明明对中国的印刷业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给出一个行业在高速增长的数据,又不曾分析出现这一增长的真实原因出版动态,甚至没有公布这一统计数据的构成状况,让人不明就里,其结果只会诱导投资者盲目追加投入,最终只会是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布统计数据应该严肃认真、慎之又慎。
  数字出版这几年在我国确实发展得很快,但远未到成熟的阶段
  数字出版已经得到我国出版界的普遍重视展会,这是毫无疑问的,国家为此也在上海张江等地创建了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的状况密切关系着数字印刷的进程,因此,印刷界、特别是书刊印刷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数字出版的进展。
  有关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发展中的瓶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同志在赴美考察后有着颇为精准的分析。他在《论数字化出版》(见上海科教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变革图新》一书)一文中说:“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化的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和资金大族冠华,而在于能否把握数字出版的本质和特点,进而建立起相应的商业模式及赢利模式。”他在对比了中美两国现时的数字出版状况后说:“中美两国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差距,首先表现在信念与信心上。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美国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战略投入上都表现出极大的刚性与坚定。……相比之下,我国出版企业在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犹豫,……其结果是数字化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重组,因此就更谈不上开发数字产品、进军数字出版市场了。”地图印刷
  “内容供应商”是出版企业在数字化运营中的定位,“掌握更多的内容资源以满足定制的需要,便成为传统出版人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提高赢利空间的关键。”他还指出了内容供应商与渠道供应商真诚合作的重要性,他说:“任何跨国企业都不可能经营出版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跨国出版公司调整竞争策略《中国印刷蓝皮书》,按照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经营全球出版产业链的某一个或两个环节。”陈昕同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美国数字出版的进程相比,我国出版业在市场分割、媒体分割、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建议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扶持。
  引用陈昕总裁的分析只是想说明:在发展数字出版上我们同美国比有着不容否认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不对软包装,过于拔高成绩,吸引传统印刷企业偏早地介入数字印刷领域,同样可能会给本已处于微利状态的印刷生产企业带来本可避免的风险。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