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与中国印刷业发展相关联的十个问题10——服务是基础,设计是手段

时间:2010-11-22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改革开放三十年标准及认证,我国印刷业发展神速。在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互联网、数字印刷对传统印刷构成挑战的时分,认真分析美、日、德、英几个印刷强国的发展状况,对我们准确把握印刷业的下一步发展会带来帮助。
  笔者将此归纳为十个问题,抛砖引玉折页,以求引起共鸣。
  10、作为服务业中的一分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承接印刷业务的基础,为客户提供设计正成为承接印刷业务的重要手段。
  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印刷的市场定位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前的印刷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加工工厂的话设计,那现在的印刷就已经变成集“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者为一体的、介于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一个既老又新的行业。说它“老”,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加工服务职能没有变,他依然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令对方满意的服务;说它“新”,是因为至今依旧把企业的工作停留在原有的水准将无法生存,印刷企业必须再进一步喷墨,为客户提供从创意设计到物流配套的全方位服务。油墨
  事实上,社会的这一需要已经催生出不少新型的印刷企业。他们没有印刷工厂,但运用创意为需要印刷的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他们本没有信息发布的责任,但因为创建了专业网站,不光稳定住了众多的印刷客户电子监管码,而且成了这一行当的权威信息发布者;他们本没有集成、分送的任务,但因为客户的需要,他们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增值服务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他们本没有自己的商标与产品,但因为市场在呼唤新产品地图印刷,他们开始做设计,做属于自己的产品,而且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于是被动的加工企业一跃而成产品生产商;……。这一切告诉我们,市场的需要就是我们企业的努力方向显影,一切都应该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求搭准市场的脉搏,把思想付诸行动。
  数字技术的发展,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印刷业推到了改革的前沿承印材料,国际印刷市场在变,中国印刷企业的赢利方式也在要求着变,我们应该认真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工作,认真分析与学习美英德日等国同行的经验,围绕成为世界印刷强国的目标富士星光,争取把下一步的工作做得更好。艾司科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