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资金短缺应该更多地重视回笼

时间:2011-08-22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基本条件连线加工,因为血液为人体输送氧气,缺血会导致供氧不足,头晕目眩。那一定额度的流动资金就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因为只有资金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短缺就如同缺血同样会引起运转不顺上海宏景,有些企业倒闭并非是其产品缺乏销路,而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维持生产。

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讲究诚信,货品交付后资金回笼周期较短不同,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企业很多都要凭借别人的资金帮助自己维持正常周转排版,于是,资金的周转周期就相对较长,必要的银行贷款也就成了维持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碰到企业引进设备,所需的资金量骤然增大,信贷就更是必须之举。因此字库,银行与生产企业的关系就象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银行从利差中获取自己的利润,企业则以信贷维持正常生产,并从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业绩中获取自己的利润。当然水墨平衡,银行与印刷企业所处的地位不同,获利能力自然也就大不一样。

出于资信和还款能力的考虑,相当一段时间来,一直是国有的、规模化的印刷企业向银行贷款相对容易,而民营的、小企业贷款相对困难。不少时候少量的资金缺口确会难煞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眼下设计,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以上之后,惜贷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自然也就更为严重,资金周转的速度可能会变得更为迟缓。 按需印刷

银根紧缩是为了抑制通涨。贷款不易应该说原因来自于银行和企业两个方面,尽管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从银行角度说,在资金紧张的局面下商业印刷,对客户的选择更为挑剔。

市场从来崇尚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短缺必定导致物价上涨,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在营销上,即使物资本不稀缺,也要通过限售等措施全印展,人为地制造出紧张气氛,驱使购买者犹恐不及、趋之如骛,“苹果”产品的销售就一直采用这种策略,他们是这方面的高手。

在存款准备金率一再提高以后,贷款额度愈益紧俏凸印,于是,“债主”精心挑选“债民”也就成顺理成章,他们更多地乐意去做锦上添花的事,而较少选择雪中送炭。如此操作,有人指责银行爱富嫌贫秋山国际,其实,这也是利益驱动,银行不是慈善家,大多数银行还都是上市公司,属企业性质供墨,利润同样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选择优质客户,对银行来说安全系数最高、风险最小,以资金按期回收作为考核指标的信贷员及他们的上司也唯此才能确保自己获得考核收益。

从借贷者角度说,伴随着利息上升,他们对借贷也更为小心翼翼爱普生,不愿为银行打工,去承担更高的利息。

提高存款利率与放贷利息总是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行的措施,而存款利率与放贷利息完全是孪生兄弟,水涨船高的关系,因为息差是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利息的提高标签,当然令贷款者望而生畏,他们会因此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财务费用,扩大经营获得的收益还不如维持经营、以静待变,他们又何苦为扩大销售而去承担更大的财务支出呢? 数码印刷机

因此,在利率高企的时候上海宏景,企业也在紧缩,能够硬着头皮挺过难关的单位决不会铤而走险,在此时需要贷款的只会是那些非此难以维持运转的企业。

为了帮助印刷企业渡过资金困难关,各地政府与组织相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就同交通银行建立起合作关系重组,得到了一定的授权额度,这并非是由政府提供担保,而是由政府为一些信用良好但缺乏筹资渠道的企业牵头,促进银企双方合作。上海也有一个工业协会,从需要筹资的企业中组织了100万抵押资金晒版,由协会以这笔资金作为担保,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笔更大额度的授信,用于下属企业的贷款。如此操作对银行是降低了风险,对企业是帮助解决了经营所需,实在是一件两利的好事。

信贷收缩分切,对一部分急需资金的企业是致命的,但对大部分企业只是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要求。对不少企业来说,在这方面都还有潜力可挖。

近期最大的困难到是在于物价上涨带来的厂房租赁费用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原辅材料进价的上涨上,特别是国家决定从7月份起外来劳力的缴金方式由原来的综合保险改为城镇保险,这一改变必将大大增加使用外来劳力的开支设备操作,增加生产成本。如果说,供求相对平衡的产业部门其产品的出厂价格还有可能跟着物价指数有所提高,上游企业还有可能把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那对印刷业来说,因为产能过剩电子商务,其结果反到是与物价上涨背道而驰的连续多年来的工价下跌,企业已经很难有能力再消化这一部分新增成本。 色彩管理

应对贷款利率高企的局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压缩开支,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信贷高宝,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为,这是企业自身可控的。

方法之一是加强对应收帐款的催收,确保企业自身的正常资金周转。

方法之二是慎重审核设备采购计划,通过社会化合作来解决承接业务短期内难以消化的问题。有一家社会上颇具知名度的印刷公司印前设备,上级对企业酝酿增加设备,采取的就是投资与销售收入挂钩的办法,申请引进设备,同步要求增加完成一定额度的销售指标,如此包装安全,一线岗位的领导对新增设备自然就更为谨慎,更多地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上做努力。

方法之三是紧缩用工,提高生产效率。同样在上海有那么一家中等规模的印刷企业,前二年,是230名职工每年完成8000万销售印前设备,这已经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在近年人员费用增加以后,该厂有意识地控制员工数,经过2年的努力,减员60人油墨,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员工收入增加的来源问题。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同行认真借鉴。

这一切肯定是“做到”比“想到”、“说到”更难,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按此目标去尽最大努力,何况已经有榜样在我们面前印刷工艺,可供学习。 包装总论

月有阴晴圆缺,潮有波澜起伏。银行信贷的松紧与经济形势紧密相联,对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印刷企业,不管大气候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是任何时候都要关心的事。有人比喻说分色,飞机翱翔于蓝天靠的是强劲的翅膀,经营与财务就是企业的两张翅膀。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必须时刻关心的事就是市场定位、业务开拓,资金回笼、效率提高。前者事关经营,后者事关财务管理。如果说,规模化的印刷企业还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奥西,那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印刷企业就更当如此。 设备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