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浅议印刷创新

时间:2012-03-09来源:科印网作者:张立民

  近读《印刷经理人》杂志刊登的创新专题印后设备,颇有感触,特抒如下。

  1、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内驱力和发动机,是一个国家民族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我们实现印刷强国梦的唯一途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印刷技术的研发创新,是印刷业进步的高端和基础。

  印刷技术的研发全印展,既包括对传统印刷的提升直至其天花板,也包括对新兴的数字印刷的研发和逐步完善。直接投入数字印刷技术的研发,不失为一条缩短与世界先进印刷技术差距的捷径。

  3、在技术研发的同时,应当并行不悖的进行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各类创新。在我们印刷业已有雅昌、虎彩、圣彩虹等等不少成功的案例,并且其数量和类别还在不断增多立体印刷,相信也定有未为业界所知的隐形案例有待发掘和曝光。

  4、研发创新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是研发人才和团队。当前的捷径可以趁外国经济危机之际,直接收购其先进资源,尤其是研发团队。国家也制定了吸引海归的政策。但战略的举措,还是要通过教育(思想体制制度方法)改革不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创造型人才生长和尽情发力提供可持续的优良环境。在印刷企业内部输纸,也可形成有利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宽松小环境和气候,包括倡导敢想、敢疑,包容存异,支持试验、容许试错,乃至对创新型人才特异性格的宽待等;在这方面也有不少印刷企业《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默默地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包括对现有人才和过去的有功之臣的各种善待,使员工有追赶的标杆),值得发掘总结推广。 企业

  创新包含小改小革式和颠覆式,前者较容易做到,后者则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设备,我们在探讨试验积累后者的同时,更要从前者上手。现今的时代是凡人共治的时代,是集平凡人之合力做不平凡之事业的时代,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鼓励拔尖人才,是同一项战略的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RFID,不可偏废。

  5、创新要广泛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院校、科研单位、各企业、独立研究学者等),才能节约资源,收事半功倍之效;切忌一家一户,散兵游勇,单打独斗。这就需要有规划、有牵头、有有形或无形的组织等;我国早已有过的跨地域跨学科的举国大协作模式厂商信息,应当恢复新生,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机的融合,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

  6、印刷业的各类组织和媒体应大力发掘宣传印刷技术和市场创新,经常组织创新论坛。作者建议,集中某个专题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调研讨论太阳化学,出专辑或出书,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包装材料


张立民专栏

总访问量:244365 更新时间:2024-04-24 08:48:20

职务介绍:历任北京外文印刷厂生产处业务员、兼调度员、副处长、总调度。经济师职称。曾受聘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印刷企业ERP顾问、《中国印刷物资商情》编委、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兼标准起草人、北京印刷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顾问、科印网顾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印刷专家组专家、培黎职业学院艺术传媒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培训课程: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中国出版研究所、中国印刷研究所、中国印刷总公司、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印刷协会、北京印刷工业科技信息站、上海印刷包装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印协、吉林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广西印协、内蒙印协、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等组织的培训班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培黎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讲解印刷营销、工艺、计价、跟单、质量、纸张、成本、管理和出版物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等;并为一些出版、印刷和IT企业进行个性化授课、管理辅导、投标书制作和软件评估等;听课者来自全国各地,人数近三千。
主要作品:多年来,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印刷技术》、《印刷经理人》、《数码印刷》、《中国印刷物资商情》、《科印网》、《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中国印刷》、《今日印刷》、《中国包装》、《北京印刷信息》等印刷行业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著有《印刷计价实务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2006年9月重印、2007年9月三印)、《印刷业务员必读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2008年4月重印)、《印刷生产跟单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印刷业务速学速通30讲》(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