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全球及中国标签市场现状与发展展望

时间:2012-12-22来源:科印传媒《标签技术》作者:谭俊峤
全球标签市场概况
  从2012年7月27日在日本举办的标签论坛上获悉:2011年全球标签市场产值达到770亿美元;标签产量为466.5亿平方米报纸印刷,相比2010年的434亿平方米,增长了7.5%。其中,亚太地区标签产量占全球标签产量的34%,欧洲占29%,北美占22%知识产权,南美占10%,非洲和中东地区占5%,如图1所示。
  从标签类型来看,不干胶标签和湿胶标签占重要份额,占比均为39%德鲁巴,收缩套标占15%,其他类标签占5%,模内标签占2%,如图2所示。
  中国标签市场现状
  1.标签市场概况
  据统计,我国内地共有标签印刷企业6046家。其中奥西,长三角地区2850家,占47.1%;珠三角地区1593家,占26.3%;环渤海地区1344家,占22.2%;华中、西南及西北地区259家,占4.4%。
  2011年折页,我国标签市场产值达230亿元人民币,标签产量为30亿平方米,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21.1%和20.0%(2010年标签市场产值为190亿元人民币,标签产量为25亿平方米)。同年,我国标签产量占亚太地区标签产量的18.9%评奖,占全球标签产量的6.4%。从标签类型来看,收缩套标和不干胶标签增长迅速(增速分别为17%和15%),湿胶标签(增速为7%)和模内标签(增速为5%)增长相对缓慢,如图3所示。术语
  2.标签产业链已经形成
  在标签印刷设备领域,除了麦安迪、捷拉斯、欧米特、琳得科、三起宏、亿迪等国际知名的标签印刷设备供应商之外印前工艺,以太阳机械、上海紫光、北人富士、多威龙、意高发、潍坊东航、炜冈机械等为代表的国内标签印刷设备制造商也能为标签市场提供优质的标签印刷设备。在标签承印材料领域,全国现有20余家标签承印材料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天津。不但有艾利丹尼森、芬欧蓝泰标签、琳得科等国际品牌陆续在国内建厂,而且国内的中山富洲、金利宝和冠豪也颇具实力,可提供价廉物美的标签承印材料包装印刷,为标签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据统计,我国不干胶标签材料的年涂布量约为36亿~40亿平方米,其中80%为纸类不干胶标签材料,20%为薄膜类不干胶标签材料。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我国标签市场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不少优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付出的努力可圈可点。①喷墨数字印刷机。“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是我国印刷工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目前输纸,北大方正、赛捷图文、圣德安讯、欣健隆、蒙泰、鼎恒联合等企业研发生产的喷墨数字印刷机,满足了食品、药品实施电子监管码赋码和数字印刷方面的需要,生产速度在30~100m/min不等。此外,柯达、惠普、赛尔、新加坡杰鸣等公司也都进入我国标签市场。②柔印机。目前,六色以上机组式柔印机的生产速度可达150m/min科印精品调研,八色卫星式柔印机的生产速度可达350m/min。③柔性版版材的研发和生产。由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3.94mm、2.28mm、1.70mm柔性版已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④组合印刷技术。组合印刷使复杂的工艺变得简单,既降低了消耗,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组合印刷技术已在标签印刷领域积极推广。⑤间歇式PS版商标胶印机。如炜冈机械的ZX-320型间歇式PS版商标胶印机荣获国家重点创新基金奖及浙江省科技厅和温州市科技局奖励。收纸
  4.标签应用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标签在多个领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应用趋势。特别是食品、日化、医药、电子电器,以及超市、物流等领域的标签需求量高速增长。我国不干胶标签应用细分市场占比情况详见图4。
  (1)食品行业标签需求情况
  2011年,我国食品行业标签总用量为9.5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15%。其中不干胶标签为4.5亿平方米,约占我国不干胶标签市场的15%。
  (2)日化行业标签需求情况
  2011年糊盒,我国日化行业销售额接近2600亿元人民币。日化产品涵盖了个人护理用品和家居护理用品的二十余类,其产品信息主要采用不干胶标签、湿胶标签、模内标签、收缩套标,以及在包装上直接印刷五种呈现形式。
  其中,化妆品市场发展迅猛,从1982~2003年的20年里经营管理,化妆品销售总额从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了500亿元人民币,翻了250倍,人均消费量从9.6元人民币增长至85.7元人民币。2012年,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增长主要来自于护肤品和彩妆市场。
  (3)饮料行业标签需求情况
  2011年字库,我国饮料行业的标签使用量约为13亿平方米。由于饮料包装的特点,不干胶标签的使用量比较少,只占1%左右,收缩标签占69%,环绕标签占29%商业轮转在中国,其他类标签占1%。中国印刷企业强
  以保持快速增长的软饮料市场为例, 2011年,软饮料消费量为1.17亿吨,同比增长了22%,预计未来五年医药包装,软饮料市场仍将保持10%~15%的增长速度。
  (4)葡萄酒行业标签需求情况
  近两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以每年25%~30%的比例增长。2011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115.6万千升,同比增长了13.02%;我国葡萄酒消费量达到19亿瓶,消费额达450亿元人民币流程,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未来,葡萄酒行业中,不干胶标签以其灵活多变、适合多种特殊需要、更加个性化等特点将逐步替代当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湿胶标签。
  (5)3C行业标签需求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3C(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行业每年都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增速超过了20%。从标签功能上划分特种印刷,3C行业中的标签主要有压纹胶标签、耐高温标签、阻燃标签等,而且标签的单位面积大、数量多。
  (6)医药行业标签需求情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06年开始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至2012年2月底,已分三期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疫苗等基本药物全品种纳入电子监管范围。电子监管政策的推行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标签在医药行业的广泛应用。陕西北人
  标签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近几年我国标签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版材,但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标签印刷企业集中度不够。当前,在我国标签印刷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而具有一定规模(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较少。从长远来看《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标签印刷企业亟待整合、重组。
  (2)我国标签人均年消耗量仅有2.3平方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年消耗量达到了15平方米,相差甚为悬殊,详见表1。
  (3)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方面也滞后于发达国家。以标签印刷方式为例其他,美国全部采用柔印方式印刷标签,欧洲采用柔印的比重远大于凸印,而我国仍以凸印为主,柔印仅仅是一部分。另外,数字印刷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4)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行动刚刚开始。虽然我国已在推动印刷向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可回收(Recycle)和可降解(Degradable)方向曼罗兰,即“3R+1D”方向发展,但在这方面的措施实施尚不够有力,特别是在减量化和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尚未找到有效的办法。
  (5)我国标签印刷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国外企业相差悬殊,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CTP
  上述差距也是我国标签行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面对当前有利的发展形势印后工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争取更大的进步。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有做大做强的信心。
  (2)走绿色、环保之路是标签印刷的必然选择。实施绿色印刷,是我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必然之路。当前,要抓好“3R+1D”的推进和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落实工作。
  (3)技术创新是永恒主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投资采购,我国标签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客观地说,我国标签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够,产品附加值也不高现状及趋势,且多属于中低端产品。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自主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并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方面多下功夫。
  (4)继续抓好组合印刷的应用和工艺创新。
  (5)继续抓好电子监管码的实施。自电子监管码实施以来,在药品的查询追溯、防窜货、责任追究、执法打假、产品召回、物流数据采集等方面效果凸显企业,既有社会效益,又具经济效益。2011年12月7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规定:“到2015年,对已批准上市药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把电子监管覆盖到所有药品品种。”这对标签印刷企业来说既是发展机遇标准及认证,又是挑战。化妆品包装
  综上所述,标签行业要大力抓好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注重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推广,注重节能减排商业轮转在中国,实现绿色印刷,藉以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标签行业的需求,跟上国际标签市场的发展步伐。

谭俊峤专栏

总访问量:83271 更新时间:2019-08-15 16:06:18

简介:早年曾留学日本,1945年12月参加革命。曾任中央地方工业部、第一轻工业部、轻工业部计划司综合处长、进出口局副局长、包装印刷联合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印刷协调小组成员、国务院重大装备印刷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成员,曾被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团顾问,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顾问,毕昇印刷奖第一、第二届评委。离休后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快速印刷分会理事长及包装印刷专业委员会主任。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