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应齐心协力参与市场竞争

时间:2010-08-19 09:54:33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作者:潘晓东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和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多次谈及我们所处这个时代在竞争上的一个新特点。彼得·德鲁克说:“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决战。在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价格最低。”郎咸平则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如果说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对管理模式谈得较多、较少关注商业模式和资本模式,那么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除要继续关注管理模式外,还应该关注商业模式和资本模式,这两者对企业赢利的影响甚至比管理模式更大。在社会呼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下,产业链上关联企业联手参与市场竞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趋势。

  市场变化——产业链竞争替代单个企业间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说原本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那现在就是整个产业链参与竞争。不懂得已经发生的变化,在产业链决战的时代,依然凭借单个企业的力量打拼市场,就很难取得竞争的胜利。

  以属于文化产品范畴的图书销售市场为例,图书的销售应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中国社科院编制的《2007: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在人均GDP大于1600美元的情况下,按照国际惯例,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比重应该占到20%。我国的人均GDP值早已过了1600美元大关,但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文化消费的实际值仅为理论值的23.3%,差距甚大。出现这一状况,除收入分配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以及各种社会原因外,不了解市场竞争已经出现新格局,参与图书制作的编、印、发三者依旧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不得不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同一产业链的编、印、发三环节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迫不及待地向兄弟企业转嫁成本,以损害同一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利益来保全自身的既得利益。当然,最终也就难免损害自己的利益。

  必须指出的是,文章开头所述的两位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这决非是说“产品和服务”在今天就不重要。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无论在什么时期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要是市场经济,竞争总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是指在新时期的竞争中,重视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的作用对企业显得更为重要。就像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企业不重视网络在营销中的作用,不懂得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那完全可能干得很忙但并不挣钱。

  行业现状——制造类企业获利处于产业链最低端

  印刷,在以前毫无疑问地归属于加工产业,它为上游企业作嫁衣裳。按照德鲁克的分析,在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价格最低,事实也确实如此。有人形象地把印刷比喻为跪着赚钱,仰人鼻息,付出很多,得到的却实在太少。

  如果甘愿如此,印刷业将始终只能在深渊中挣扎,无法改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命运。好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转机开始出现,有人敏锐地发现并且提出:印刷应该是集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它应该介于二产与三产之间,既有属于“‘制造’环节”的一面,也有属于服务产业的一面。这一说法大大拓宽了印刷业的涉猎范畴,告诉我们,印刷企业不应把自己囿于老祖宗划定的“制造”圈子里,应该借数字技术大发展的今天,伸展拳脚,扩大用武之地,为上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所需服务,从创意设计到印后物流,甚至自觉地与IT联手,更多地为他人提供方便。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印刷企业要抓住机遇,让别人少不了你的服务。如若你不积极努力,不能胜任这份工作,那自会有足以胜任这份工作的行业通过竞争脱颖而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占领这一本属于印刷行业的领地。

  应对策略——联手上下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在社会呼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供应链联手应对市场竞争的时候,印企要敢于积极探索,争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把企业的工作做得更好。印企联手上下游企业、以产业链的形式共同应对市场,有几项工作是可以甚至是必须要做的。

  其一,重拾历史,走编印发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成立于1893年的商务印书馆和成立于1912年的中华书局无疑是近代中国民族出版业的代表,他们走的就是编印发一体化的道路。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除具备强大的出版实力,聚集梁启超、李达、钱钟书等一大批文化名家作为企业的编辑与作者队伍外,而且还从起步时就同步建设印刷工厂与发行网点,就是以编印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形式参与市场竞争。

  对企业领导来说,出版时间的确定、印刷周期的控制、发行情况的反馈,一目了然,便于统筹运作。正因为编印发一体化具备上述优点,在前几年出版社转制的过程中,不少省份的出版集团仿效历史,重又走上了编印发一体化的道路。在这个产业链中,出版社是内容开发商、印刷厂是生产实体、书店则是产品销售点,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它们应该共同开发市场,做大出版产业。

  其二,传统出版业与IT联手、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电子阅读器的开发商或销售商联手。

  一味继承传统,不能与时俱进,企业就没有活力。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渠道;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一改纸质图书相对沉重、不便携带的不足。在最新科技成果呈现于世以后,作为内容供应商的出版社与电子阅读器的生产商成了同一产业链上的伙伴,两者间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出版社应该在维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联手阅读器生产商努力扩大市场,吸引更多读者。电子阅读器的生产商,如若没有内容产业的配合,其产品的销售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务之急是加快同一产业链上此两者间的融合。传统出版业只有借助互联网、借助电子阅读器这种新兴的传媒介质,扩大内容产品的市场销售,才能求得降低购书成本、方便读者携带、得到及时传播等种种好处。

  其三,印刷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延伸产业链。

  客观地说,发达国家的图书生产企业普遍重视产业链的延伸,这既包括自我扩张的方式,也包括与产业链上关联企业合作的方式。

  以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为例,它们都有自己的出版机构,既出版纸质图书,也出版光盘,生产工厂也不光制作纸质图书,而是很早就进入了印刷线路板、液晶显示屏等关联产品的制作。历史上的中华印刷厂,早在1929年就开设了连锁文教用品工厂,制作动物模型和其他教学用品,这在今天看来都属十分有见地。再如票据印刷企业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了网点,市场占有率大增。寻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则能帮助企业走上良性循环道路,获取更大、更多、更长远的利润。我国的印刷企业在资本市场开放以后,真的应该在上市募集资金、扩张产业链上多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