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谁在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名”

时间:2010-08-31 10:56:43来源: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作者:董金狮
  3、对“个别厂家”使用废塑料和荧光增白剂的疑问
  在“发布会”上,部分与会企业指出“个别厂家在生产时添加再生料及荧光增白剂的做法,是某些不法企业的行为,不能因此打击整个行业。”对此言论,相关专家表示:抛开企业公然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生产国家命令淘汰产品这一问题不谈,使用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并非“个别厂家”,使用这些有毒有害原辅材料降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成本,早已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根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通过对全国一次性塑料餐具的调查时就发现,部分地区销售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其售价竟然远远低于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价格。通过深入走访,发现原来是生产企业大量、甚至是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制成的再生料进行生产,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产品上赫然的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样,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消费者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2010年4月16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向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江西省南昌市7家毒发泡企业大量使用废塑料及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4月24日上午,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安排了7支队伍,同时对7家非法生产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毒餐盒”7219800只,片材1020卷(每卷25公斤左右),废塑料846袋(每袋25公斤),查封用于生产毒餐盒的拉片设备12台,成型机25台,裁切机27台,造粒机7台等大量非法产品、违规原辅材料以及生产用设备等。然而,此次查处行动并未根除江西省有毒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泛滥的问题,查处过程中违法企业百般阻挠,甚至有些企业在查处过后马上又投入全力生产中。
  2010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安徽省怀宁县工业园内许多餐盒企业,利用有毒废塑料大量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据了解,这些违法生产企业早在08、09年就多次被当地质监局处罚并责令停产整顿。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这些企业宁可交罚款、冒风险,也要继续生产。
  2010年8月10日、11日、1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广东省大量企业违法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据知情人士透露,仅佛山市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每月就可加工800吨再生废塑料,加上其他一些企业,每月产量可达1200吨,而广东省80%的发泡餐盒生产企业在使用这种废塑料进行生产,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与大型企业。这1200吨的有毒餐盒,不仅在广东省地区大量销售、使用,而且被不法经销商销往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
  因此,部分与会企业所指的“个别厂家”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正确面对行业问题,认真解决行业问题,才是长久之计。任何企图掩盖事实真相、蒙骗政府、蒙骗消费者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4、关于《承诺书》和《保证书》的疑问
  不少报道称:在“发布会”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要求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四大片区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开展了自查、互查、抽查活动,近百家生产企业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引导社会健康消费。
  对于上述报道内容,相关专家提出如下两点质疑:
  第一,是否有近百家生产企业参加“发布会”并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据统计,自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实施至今,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大部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就开始逐步停产与转产。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仅剩两家,市场占有率不足20%,而且这两家也在同时生产非发泡环保型餐具,做好了停产的准备。因此,除广东省、江西省等地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较为泛滥及质量较差以外,其他地区受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质量问题较小。因此,称近百家生产企业签保证、签承诺,多少有些夸大其词。
  第二,企业间开展“自查、互查、抽查活动”诗句空话和假话。诸如如何开展自查、互查?由谁来监督抽查?自查、互查以及抽查活动结果由谁来公布?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如何处罚?等等一些列的疑问,摆在了我们面前。报道中还称,近百家生产企业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但目前为止,该“发布会”没有公布任何《承诺书》与《保证书》的文字内容,也没有任何企业与媒体透露《承诺书》与《保证书》的具体内容。因此,这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聚集在一起,讨论了什么?承诺了什么?保证了什么?达成了什么共识?我们无从知晓。究竟是《保证书》还是《攻守同盟》,也许只有会议的组织者心知肚明罢了。
  5、关于炮轰所谓“环保餐具”的疑问
  会上中塑协还指出,一些质次价高、假冒伪劣的所谓“环保餐具”借机进入市场。这些企业采用偷工减料的方法,降低成本,致使餐具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渗油、渗水、变形。还有一些企业在制作时在配料中加入碳酸钙、滑石粉等,影响餐具的降解和回收,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据调查,北京市一次性餐具每天用量为200多万只,其中存在质量问题特别是卫生安全性问题的高达59%。
  其实,早在2006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发布了2006年第133号《关于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公告》,公告中将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列入首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目录中,企业须办理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自从2008年开始对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以来,对规范一次性塑料性餐具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北京为例,通过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的调查,已有34家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生产企业获得了QS生产许可证,占北京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市场80%以上。全国获得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有1200多家,一次性纸质餐具企业200多家,各种一次性餐饮具如杯、盘、盒、碗等的产能达到500多亿只,在数量和质量上已经占领主导市场。消费者也普遍反映,对于印有“QS”标识的产品,用起来也更为放心。
  中塑协所指59%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存在质量问题,大多为未获得QS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而获证企业,一般从原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到产品的出场检验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产品质量有保证。即使产品出现问题,也可以按照记录表格逐级向上追溯,查处问题根源所在。因此,对于“环保餐具”,不应戴着“有色眼镜”进行评价,以“偏见”的态度调查“环保餐具”的问题,难免出现“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结论。况且,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身的问题更为严重,一味地揪住某些非法企业生产的劣质“环保餐具”大做文章,以百步笑五十步,则何如?
  三、结语
  最后,还要提醒这些努力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名”的朋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恢复与否,不仅仅涉及到国家的产业政策问题。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牵扯了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一次性发泡塑料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在回收利用这一个层面上。希望通过这次“发布会”的召开,各一次性发泡塑料生产企业能够认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随意使用废塑料以及添加剂问题,乱标注降解餐盒、环保餐盒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所处的尴尬局面,变被动为主动,贯彻落实企业责任制,争取尽早纳入市场准入与回收体系中,确保食品安全的危机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