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其他话题

论印刷技术如何成就艺术之美

时间:2016-08-15 10:00:18来源:科印网作者:陈聪妹
  (3)珂罗版印刷技术

  珂罗版印刷属平版印刷范畴,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用厚磨砂玻璃作为版基,涂一层很薄的硅酸钠为基底,上面再涂重铬酸盐和明胶,干燥后形成感光膜,用阴图底片敷在胶膜上曝光,感光膜上产生不同的硬化反应,从而制成印版,也被称为“玻璃版印刷”。其工艺流程为:研磨玻璃→涂布感光液→接触曝光→显影、润湿处理→印刷。

  珂罗版印刷技术是19世纪在德国慕尼黑由摄影师海尔拔脱发明,清光绪初年传入我国。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首先采用此项技术。它作为一种无网点的印刷方式,具有优良的阶调再现性。
        但同时,由于珂罗版印刷复杂的生产工艺使得印刷速度慢、生产能力低,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过多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及技术水平等,使得该项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一直未得到普及,只有少数的几家企业如东方宝笈、文物出版社印刷厂等使用。但由于该项技术的独特性,2015年初,在中央文资办、国家文物局等的支持下,文物出版社印刷厂获得了国家的800万资金补助,用于恢复珂罗版印刷技艺,使其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喷墨印刷技术

  喷墨印刷技术是一种新的无需印版、无压力非接触式的印刷技术,只要将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输入喷墨印刷机即可印刷。可以在各种材料例如宣纸上喷印。喷墨印刷技术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喷墨。所谓连续式喷墨,指的是连续的在印纹及非印纹部分喷墨,最终非印纹部分的墨滴被回收或分散。而间歇式喷墨只在印纹部分产生墨滴。间歇式喷墨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微压电打印技术(俗称“艺术微喷”)。艺术微喷源自法语Giclee,最早由美国人利用这一技术进行书画文物复制,后来由Epson公司于19世纪90年代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其大幅面打印机中。该技术对墨滴的控制能力很强,喷出的墨水量最小可到2皮升,墨滴微粒形状规则、定位准确,分辨率高,喷墨时无须加热,墨水不会因受热而发生化学变化,可长时间保持粘度及表面张力相对稳定,保证了印件色彩再现的统一性,也降低了打印机对墨水质量的要求。

  在纸张方面,喷墨印刷技术需要使用特制的机宣。由于喷墨印刷一般都用的是水性印刷油墨(50%~90%的成分是水),而宣纸所特有的质地轻薄绵软、渗透性强及表面平滑度差等特点,使其在印刷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点扩大变形、色偏、墨水透印甚至扩散(俗称“洇墨”)等现象,最终的印刷成品在视觉表现上显得层次不分明、阶调精细度差、图像不够清晰。因此,一般用于喷墨印刷技术的宣纸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机宣,它具有色彩还原准确、精度高、挺度好、过机能力强、可装裱等优点。

  在墨水方面,喷墨印刷技术中的墨水分为染料型和颜料型墨水。染料墨水有色彩鲜艳、不易堵塞喷头等优点,但其防水性能差、容易褪色。颜料墨水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学稳定性好,耐水性和耐光性好,打印颜色锐度和密度高,遮盖力强,对纸张的要求低,不易产生褪色现象,但其颜色鲜艳度一般比染料型墨水差。

  目前,喷墨印刷技术由于其生产效率高、色彩稳定性及印刷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宣纸印刷工艺中。目前该项技术在中印翰墨轩、雅昌、圣彩虹及上海美术等企业中均有应用。

  高仿真复制业务来源,一般有馆藏及私藏字画、书籍、碑帖等产品,这些产品几乎都是用宣纸进行生产制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原稿扫描、电脑图像处理、色彩管理和输出这四大技术支撑。本文将以中印翰墨轩为客户制作的两幅高仿真复制画作品《连环计》及《拾玉环》为例来说明宣纸印刷技术的应用过程。

  原稿扫描

  中印翰墨轩的扫描设备使用的是德国Cruse立体扫描仪,该设备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文物收藏、文物复制机构用于各种字画艺术品的复制。它采用线扫描输入和数码相机相结合,具有扫描速度快、精度高、尺寸大等特点,全过程使用RGB ICC Profile,而非人工目测调整,可将画作原稿的材质肌理等细节信息精确地扫描成电子文件,得到最真实的原稿数据。

  电脑图像处理

  因为需要复制的作品有重在水墨写意、用色五彩缤纷的特点,扫描后的电子稿与原作相比,存在色彩饱和度略低且偏色等问题。中印翰墨轩技术人员在Photoshop中先后通过反复调整曝光度、曲线、可选颜色等数值,调整了高光、暗调及中间调部分的灰平衡,纠正扫描稿的偏色、不清晰等问题。对于某些特殊区域例如印章等局部色偏区域,则需建立独立选区进行调整。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