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滥价行为拷问企业良知

时间:2011-09-27来源:科印网作者:林畅茂
  印刷工价问题议论了这么多年医药包装,仍一直困扰着印刷企业,滥价现象始终没有找到治理的良方,致使印刷市场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凭心而论,企业老总在生产经营中总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工价,深恶痛绝滥价行为。正是因为市场在转型的过程中当纳利,还没有完全走上规范化的运行轨道,给一些违规行为有可乘之机。尽管市场决定价格,人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印刷工价却偏偏不受市场左右,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原辅材料价格年年上涨包装材料,有时候一时三变,而印刷工价不仅没有随市场价格上扬,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面对这种有悖于价值规律的怪象,印刷企业显得十分无奈,只有叫苦不迭。是什么原因支持了这种怪象的漫延?企业应该怎样为印刷工价正位?企业老总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造成工价低的现实原因

  印刷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其社会功能是首要的。也就是说在印刷书报刊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印刷中小学教材带有公益性质,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考核的是社会成本。所以,一直以来书刊印刷工价都不是很高柔印,决定了企业的微利定位。这是工价低的客观原因。 医药包装

  书刊印刷进入市场以后,个别企业老总不能自律,违规滥价参与竞争,甚至不惜打价格战,这就扰乱了印刷市场经济秩序食品包装,这是个别企业的主观故意造成的,形成了工价低的主观原因。

  本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印刷工价是不可能千遍一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指数的变化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书刊印刷工价十几年没有作过任何调整纸箱纸盒,有的地方仍在执行1995年制定的工价标准,有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下浮10几个百分点,这种近乎滑稽的现行工价应该是印刷业的一种悲哀。在市场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行话,叫做随行就市,讲的就是经营要以市场为基准印刷教育,既然市场发生了变化,工价凭什么还要执行10几年前的标准?解释只有一个,这是人为操纵行为,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印刷企业自己,是企业自己的滥价行为造成了工价的扭曲裁切,应当拷问一下企业良知,怎样对社会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再也不要去干哪些良知缺失的蠢事。在生产经营中要以市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力争合理的印刷工价;要向政府反映工价的不合理性数码印刷印后加工,争取政府出台新的工价政策。作为服务性的政府也应该重视不合理的工价现象,从宏观调控的高度,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用好价格这根市场杠杆 供墨

  价格历来都是市场运作的杠杆,也是商家运筹帷幄的法码,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印刷作为资源出售供墨,必须综合市场因素,价格定位也应该跟着市场走,用好价格这根杠杆。在商定价格时必须坚守价格的底线,决不能迎合上游企业的不合理工价要求,更不应该滥价。这实际上也是道德良知的底线。当印刷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印刷适性,也就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往往价格天平会倾向于对方,以争取业务。这就不能排除人为操纵因素,以价格打压印刷企业。社会上的绿豆、大蒜垄断价格人们记忆犹新,有些媒体戏称为“逗你玩”“蒜你狠”其他,这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行为,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印刷行业的价格战首先是从书刊印刷开始的。由于数字、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以纸为介质的出版物受到猛烈的冲击,随着印刷业务的急骤减少,书刊印刷产能严重过剩胶印,导致了竞抢业务的现象,滥价作为一种武器被运用在竞争中。因而上升到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是个别企业行为,但它的破坏力是很大的,企业忧心仲仲不无道理。各地印刷行业协会,为了维护印刷市场经济秩序纸品包装,纷纷出台了书刊印刷工价指导价。江西省印刷复制业协会于2008年6月亦出台了《江西省书刊印刷工价指导价》,得到了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的高度重视,局长黄鹤亲自做出指示,要求认真执行指导工价。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滥价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其他,效果很不理想。本来出版部门都打算按照指导价标准,适当调整书刊印刷工价,就是个别企业的滥价行为,导致了指导工价的流产,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利益。 印前工艺

  滥价行为是利益链中良知的缺失印刷商巡礼,必然导致利益的受损。众所周知,市场经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要生存要发展,都要以资本为支撑金融危机,要创造剩余价值,养活员工,扩大再生产。然而,这种盈利也是有条件的,要遵守游戏规则立体印刷,君子敛财,取之有道。要正确使用价格杠杆,为企业谋求正当利益。

  也许有人认为,企业滥价也是迫不得已,是被“逼”出来的印刷教育,谁不希望有个好价位。可是做人、办企业都要有良知,再“逼”都不能出卖良心。南昌有一家民营企业,在滥价面前选择了坚守,宁愿企业没有业务也不滥价抢业务,依靠质量取胜压凹凸,信用取胜,始终坚守工价底线。硬是靠这种经营理念,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企业红红火火得到发展。2009年下半年用企业的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引进了江西省首台印通印控海德堡速霸CD102和SM102四色胶印收购,为企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当然,价格是上下游企业共同利益之所在,一味责怪印刷企业也有失公平,双方都承担着责任,如果都能换位转考包装材料,遵守游戏规则,运用好价格这根杠杆,血管里多流淌一些道德、良知的血液,工价难题就有破解的可能。 科印精品调研

  困难检验企业良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有很多选择重组,滥价是损人不利已的下下策,企业不仅不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而且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在困难时期企业要保持头脑冷静,审时度势,坚守企业的道德底线《中国印刷蓝皮书》,三思而后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检验企业良知的时候,虽然现在没有哪条法律规定要企业为良知缺失埋单,实际上滥价带来的后果已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在拷问企业良知的时候,也拷问一下企业老总,你们滥价的心态是怎样的?有没有想过滥价给企业、给行业带来的不良后果数码印刷印后加工,说实在的你的这种表现充其量只说明你是一个够位的老总,但决不是够格的职业经理人,你可以在企业呼风唤雨,但你无法左右印刷市场,你把社会良知置于脑后CTP,害了企业也害了自己,把自己弄得声名狼藉,这就是滥价付出的代价。

  有这么一家民营书刊印刷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选,形成了比较强的生产能力经营管理,可就是书刊印刷业务不足,老总甚是着急,为了抢得一些书刊印刷业务,他不惜采用滥价的手段,从国营大厂挖到一本该厂长期印刷的杂志印刷包装城,结果成本一核算,企业难于承受。怎么办?就在原材料上打主意,本来纸张是用名牌纸就改用杂牌纸,60克改50克,材料能用替代品就用替代品富士施乐,经过一番偷工减料,书是印出来了,可质量却大打折扣。就是这样企业也赚不到钱,搞得骑虎难下。同时,还遭到同行的谴责胶印机,臭了自己的名声,付出了如此之高的社会代价。 数码印刷

  困难考验企业良知,迫使企业寻找突围的途径,滥价不是出路,只会把企业引向歧途。面对困难金属包装,企业只有紧定信心,谈定对待,寻找良策,以创新的精神,铺就企业的坦途。企业可能缺失业务方正,唯独不能缺失良知,这是办企业的准则。只要有良知,就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包会有的覆膜,业务也会有的,坚守就是胜利。请不要认为这是唱高调,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就是靠信心、靠坚守占用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有信心,坚守阵地,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秋山国际,通向胜利的彼岸。

  滥价的成本

  凡是精明的经理人,在搞生产经营中都知道算两笔账,一笔经济账,一笔政治账。又有人说你这是扯淡,我搞生产经营跟政治有什么关系?回答是肯定的全印展,社会成本就是政治成本,算社会帐就是算政治帐。尤其是印刷企业,肩负社会责任,不算政治账是不行的。算经济账企业老总是行家里手,一件产品出来CTP,应该扣除哪些成本,怎样创造剩余价值,以维持企业的运转,这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功课。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原辅材料成本;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三是管理成本;四是设备厂房折旧;五是税收及其它公共成本。剩下的还不见得是纯利润发展史,比如原材料成本还必须把涨价因素考虑进去;人力资源成本还要考虑引进人才,培训员工,给员工涨工资,社保、医保、福利等;管理成本更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形势,增加必要的投入EFI,如广告、公关等,这是一个活成本;就连设备、厂房折旧都不是死成本,设备、厂房的涨价因素也必须考虑进去;这些年书刊印刷企业的税收国家有倾斜政策,有一个比较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还有一些公益基金企业也必须承担的等等。 包装总论

  这些七七八八的成本,企业老总心中应该有一本账高宝,在现行工价(有的还是1995年的工价标准)已经很低的情况下,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维持企业运转已经很艰难了,如果再滥价,企业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上面讲的只是经济账特种印刷,滥价更算政治账。一些人在滥价的时候,心是虚的,偷偷摸摸地进行,生怕别人知道,面子不好看票证印刷,抱着侥幸心里,干一票算一票,这还多少有点良知;可有的人干脆脸面也不要了,明火执仗地滥价,认为同行奈何不了他光盘印刷,甚至振振有词,现在是市场经济,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殊不知滥价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社会良知的缺失,一个企业名声扫地,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同行唾骂那是轻的饮料包装,企业前途可不是小事。

  滥价既然付出如此高昂的社会成本,企业在滥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三思而后行。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成本,再认真考核一下经济成本,第三才是行动。决不能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丢掉长远利益。只有大家都把滥价成本算清楚了,都具备高尚的良知测评,颠覆不合理的工价,滥价现象就有可能从要本上得到消除,还印刷市场一片净土。

  印刷企业需要良知,那么印刷的上游企业(业务的持有者)同样需要有社会良知,如果把自己放在反坐的位置上机构/组织,也必然要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一些地方采用的所谓竞标形式,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的竞价行为,助长了滥价的发生。这种公开的变相滥价它的危害性更大,付出的社会成本也不不了。无论是上下游企业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自律。我们有理由相信CTP在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市场经济洗礼的印刷企业和它的上游企业,这点社会良知是应该有的,只有大家的良知得到回归,悬而未决的工价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林畅茂专栏

总访问量:71397 更新时间:2021-06-13 16:38:27

现任职务:江西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副秘书长;主要经历:早年毕业于上海印刷专科学校。从事行业管理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经常针对实际情况撰写相关文章,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为大局、为企业发展服务,当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推进江西印刷复制业的发展。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