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印刷业的差距在哪里?——CHIAN PRINT 2013后的思考

时间:2013-10-10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7月9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了首次以合署后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名义发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出版印刷,编者按指出:目的是“用好统计数据为发展导航”,但对照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材料总感到有些数据并不扎实,有些工作亟待改进,只有找准我们国家印刷业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并且持续加以改进胶印,才有可能争取实现2020年成为世界印刷强国的目标。富士星光

  中国印刷业产值究竟有多少?科印报告

  总局的上述报告指出:“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10360.5亿元(按照《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报告》,2012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9510.13亿元,从字面看,两个数字间出现的850.37亿元的差距或许是剔除了复制收入,但明确指出差异所在显然更好)乳品包装,较2011年增加1055.1亿元,增长11.3%;增加值2679.5亿元,较2011年增加354.6亿元,增长15.3%,占全行业(4617.0亿元)58.0%惠普,提高0.2个百分点。”可变数据印刷

  数字说明,全国印刷营收首次突破万亿,而且印刷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几乎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幅度7.8%的二倍(有人把印刷产值的增幅与国内GDP增幅作对比,选择的并不是同一个坐标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真正能够达到上述增幅绝对是一件让人击额相庆的事包装设计,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有些问题还有待比较、思考。富士施乐

  首先,上述数据包含了印刷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含着印刷物资销售与业务外发加工带来的重复计算。柯达

  印刷企业中的上市公司进入房地产业已不是秘密全印展,国有印刷企业把盘活的中心区地块改建成园区后对外租赁也不是秘密,甚至已有企业在比较了印刷与房产收益后明确提出再经数年努力力求把公司的印刷与房产收益比例调整至二比八,房产等营业外收益的计入客观上推高了印刷企业的市场获利能力。第二、这块营收包含着隶属于印刷集团的物资公司的销售收入,按说流通领域的销售与生产领域的销售不应混为一谈,物资买卖除了增加营业额外印刷适性,对工业增加值并无贡献。第三、这块收益包含着印刷企业的多次外发加工,一份订单可能经过数家单位的重复开票。比如中介型企业在获得业务订单后外发给有加工能力的单位负责生产,在加工过程中又因实际需要把其中的部分业务再次外发,结果,这张订单前后开票3次设备操作,当然推高了销售。唐山玉印

  其次,2012年印刷业高歌猛进的统计数与基层企业的实际感受不同。标签

  毫无疑问,2012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依然在发酵,甚至可以说2013年的基本面亦是如此。以海外订单为主的珠三角外单量明显下降;以包装印刷为主的长三角企业因为出口受阻,缺乏充沛的印刷业务开工不足;以书刊印刷为主的环渤海地区活动,图书的品种数是明显增加,但图书的退货率同样在与日俱增。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在印刷业的中小企业主普遍为维持生存而奋力挣扎的时候,数据给出的结论截然相反,这让人感到愕然!北人股份

  再次,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外同行对我国印刷业情况的汇总数据。柯尼卡美能达

  在第三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上书评,印度、美国的讲演者均谈及中国的印刷工业状况,虽然他们提供的数据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与国内的统计数值差距很大。富士施乐

  全印度印刷商联合会总裁高文德·布哈嘎瓦应用NPES提供的数据,注明中国2012年的印刷产值为659.341亿美元(按1:6.3125折算利通,合人民币4162.1亿),位居美(1967.227亿美元)、日(893.637亿美元)之后处第三。按照他们的统计,自2006年至2012年我国印刷业的年均增长率为5%,同一时段美日两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5%和0.66%。凹印

  全美印刷、出版及纸品加工技术供应商协会总裁拉尔夫·佩尼应用来自经济学者信息部的数据指出:2011年中国的印刷产值以733.09亿美元(按1:6.4588折算,合人民币4734.88亿)列美国(1451.2亿美元)之后居世界第二(该报告中日本的数据是571.33亿美元机构/组织,列第三)。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我国印刷业产值是8677.13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是6768亿。喷绘机

  显然,上述两位演讲人引用的数据本身也在打架,而且2011年数据还大于2012年的数据,但数据至少告诉我们测评,在第三方看来我国印刷工业的产值并没有我们公布的那么大。事实上,上述数据与我们得到的一些发达国家印刷业已经出现持续下滑的消息也不尽相同,这就提醒我们对各方提供的数据要辩证思考,切忌轻信,兼听则明。检测系统及仪器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那本于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富论》中指出:“某一行业网屏,当许多富商都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正因为数据是用来为发展导航的,数据的正确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已经供过于求的中国印刷业千万不能因为数据中太多的其他含量让围城外的投资者产生奢望其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改进现有的统计方式刻不容缓!加网

  中国印刷业的人均产值与德国比差距有多大?包装材料

  中国印刷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当然也得益于中国的国家大、人口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同欧美发达国家比,二者间的差距还很大:我们使用的主打设备大多依靠进口;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书刊印刷,行业处于大打价格战的低级阶段;对新技术的开发使用虽已引起重视,但既存在一哄而上的问题,也存在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的问题;员工流动频率过高,高素质技术人员在工厂普遍短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是在印刷人均产值创造上我们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就更大媒体,面对低价劳动力时代的逝去,提高人均劳动生产效率也就显得更为重要。设计

  在第三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上,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印刷和造纸设备及用品制造商协会总裁凯·本特梅尔如是介绍该国的印刷业情况:全球第四大生产国,2012年产值389亿美元(在同次会上印度引用NPES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德国印刷业的产值是433.3亿美元),9700余家公司糊盒,15万从业人员。通过运算告诉我们:德国的印刷企业平均每家用工15.46人,年营业额390万美元(按照1美元合6.3125人民币计算,折合2461.87万元),即每个印刷劳动力年创造的销售是159.24万。连线加工

  那么,中国同年的情况如何呢?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出版,2012年我国有印刷企业10.44万家,从业人员344.13万,年实现销售9510.13亿元。通过运算相应的数据为:厂均用工32.9人,厂均销售910.9万,人均销售27.7万元。两相比较标签,德国每个印刷工人年实现的销售是中国工人的5.75倍,这中间固然有着设备自动化程度上的差别,也有着加工工价上的差别,但向德国学习,努力提升人均销售、人均创效无疑应该成为中国印刷企业的进步方向乐凯二胶,力争以更少的人力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陶醉于飘渺的数据实在缺乏价值。绿色印刷

  中国的统计数据还有哪些值得改进?印后设备

  “统计数据为发展导航”,这是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数据当然也能反映领导一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但与引导行业发展比这显得渺小很多。书评

  中国的印刷已经供过于求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伴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立体印刷,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海外市场不景气使得印刷业雪上加霜,不少企业反应业务量下降,设备利用率不足,即便销售有所上升,也难以消化新增成本CTP,企业的获利能力在下降。但是统计数据告诉我们:2012年同比上年印刷产值增长了9.6%(从8677.13亿增至9510.13亿);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5.25%(从2324.91亿增至2679.5亿);利润总额增长了17.95%(从614.6亿增至772.04亿);甚至连媒体抽样调查的行业员工平均月薪都已经从2011年的3800元增至2012年的5140元,增幅达到35.26%。所有这一切利好当然是我们所乐见,只有蒸蒸日上的行业才能尽快让员工走上小康,才能有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惠普

  但是我们必须了解:与印刷业密切相关的造纸业国家已经发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强制性要求,印刷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还很大《中国印刷蓝皮书》,只要不摆脱加工生产的固有模式走上“以客户为中心”的道路,走上集“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延伸发展、跨行发展的印刷新路,我们就不可能走出困境。就依旧有可能出现“经济大势的低迷与展会(采购设备)签单的火热,产能过剩的现实与继续注资的执着,陷入围城的无奈与突破围城的努力”这种种既充满矛盾又令人不解的现象行业法规,就依旧有可能加剧已经出现的产能过剩,把整个行业进一步推向深渊。德鲁巴

  为了实现“统计数据为发展导航”的目的,我们应该改进现有的统计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将数字分成更多层面加以汇总公示。比如:以全部印刷企业的上报数为第一层面;剔除复制业收益为第二层面;剔除物资销售收益为第三层面;剔除印刷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为最终层面。这样的数据才适合各取所需。否则,在印刷产能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需求油墨,印刷加工单价多年来一直是只降不升的境况下,依然给外界一个印刷业充满活力的假象,势必进一步推升印刷产能,进一步把企业逼进死胡同。科印报告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