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蔡成基:我对柔印复合软包装的一些想法

时间:2018-04-03来源:科印网作者:蔡成基
        20世纪90年代厂商信息,柔印开发并扩展了薄膜卫包市场,包括收缩膜集合包装市场,但该工艺仅仅停留在单纯印刷,表印或里印。同凹印复合软包装工艺相比,所谓的柔印软包装其实不完整重组,没有复合工序,其实不能称为真正的软包装。

        柔印10多年来一直在复合软包装领域之外徘徊,其主要原因是采用卫星式柔印机印刷薄膜,套准精度固然没问题,但网点增大字体,尤其是正常运行3~4小时后的网点增大,始终没有找到产生原因及其根本解决方法。因此用卫星式柔印机印刷薄膜,一般采用133线/英寸印版,不敢用高线数,怕因网点增大而造成堵版。以133线/英寸的柔印与175线/英寸的凹印比较高下术语,柔印的网点过粗,层次拉不开,终端用户不认同。因此,即使在具有凹印与柔印两种不同装备的印刷企业,在作以何种工艺满足用户需求的选择时展会,柔印往往出局。

        因为印刷后没有继续复合的机会,所以柔印表印多,在复合方面的经验少。此次水墨实证,给柔印复合软包装带来了机会(点击查看“实证过程”)。针对连凹印老大哥都有点发怵的无溶剂复合工艺,相信对柔印今后在复合软包装领域的攻城略地地图印刷,会有一些帮助。
包装物流
        有必要提出柔印的改善问题。卫星式柔印机为什么印不好175线/英寸印版?而机组式柔印机却早就攻克了相应难关?不要拿宽幅机与窄幅机的不同来说事,其实柔印界对这两种机型的差别及其优劣所做的比较不够,分析不够,因而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当然也拿不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同样是卫星式柔印机经营管理,为何有些机型在正常运行8~10小时后,中心压印辊表面温度(注意:不是中心压印辊内部冷却水温度,而是实测的钢辊表面温度)上升只有1℃左右,而大多数机型在运行3~4小时后温度却要上升10℃以上?按照金属体膨胀规律,粗略的1米1丝1℃计算法出版印刷,可以估算一下,原先设定并微调好的压印辊与印版辊之间的压力会增加多少?能不能将这种温度误差控制起来?或者换一个角度,当中心压印辊向外膨胀了,压印单元能否自动朝反方向调节,以保持原有设定并调节好的距离不变?机组式柔印机的压印辊直径普遍比较小高保真印刷,即使没有辊筒的恒温控制,金属体膨胀产生的压力变化可以忽略。但卫星式柔印机中心压印辊直径很大,无法忽略这种变化。忽略了,必将出错。

        现在很少听到关注中心压印辊内部冷却水质控制的,其实不关注这些具体参数原稿,中心压印辊的径向跳动误差会增大,装机调试时误差在10μm以内,几年后将会翻倍,20μm的误差司空见惯。T.I.R的控制,一直是卫星式柔印机的核心。但现在的关注重点纸品包装,却是在加强印版网点的抗压,在印版上容易因网点增大而造成相邻网点搭接处,如40%网点左右区域,在网点上加环。
印前工艺
        我们赞同用鱼刺图的分析方法来解决卫星式柔印机印高线数印版的问题,但在众多鱼刺中要抓主要矛盾医药包装,在主要矛盾中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才可能尽快解决卫星式柔印机在复合软包装上的应用。薄膜印刷中,卫星式机型比机组式机型的套准精度要高得多,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卫星式机型确实印不好高线数印版。这个问题不解决,此次实证带来的市场机遇很可能没法享受。

        使用卫星式柔印机的印刷企业,有些已在考虑7原色控制了,这是在分析了短版市场的特点,为降低换单时间与换单成本凹印,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的课题。以7原色替代原先柔印工艺的多专色,这是好事。

        但是,柔印的7原色控制,目前只在机组式柔印机上获得成功。而且基本上只在具有辊枕结构(按胶印的说法称之为肩铁)的柔印机上获得成功。只有1款例外,即捷拉斯的RCS机型CTF,虽外观上无辊枕,但其特有的节圆控制机构可以达到辊枕机构相同的作用。7原色控制的核心技术是灰平衡控制,若控制不好灰平衡,每一次印刷的网点增大都有差别,叠印后必然产生色差。每一次印刷都需要调节印版、油墨以及各色组压力间隙等参数高保真印刷,如此状况如何取代专色?所以,卫星式机型目前在7原色试验中受阻,关键在设备缺陷,不在操作人员,也不在印前。
版材
        柔印的7原色控制同前几年胶印的高保真相比烟草包装,在经济上、成本上的功利性更强,这是正确的。7原色控制的印前技术在各色网点角度排列规律上的研究,在同一版面上不同印版线数但同角度排列的研究,这些在国际柔印界都走在了前端。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的朋友对中国柔印的判断“整体上中国柔印质量甚至是高于世界柔印质量水平的”,笔者认同。中国卫星式柔印要把印刷速度提上去版式设计,把换单时间降下来,高产值,低消耗,前景无限。

        衷心希望卫星式柔印机能改善成功,7原色控制柔印,尤其是在薄膜水墨基础上的控制,将有力助推柔印在复合软包装领域的发展。

蔡成基专栏

总访问量:105365 更新时间:2023-08-24 08:56:33

单位:阪田油墨(上海)有限公司
职务:总经理助理
简介:印刷高级工程师,30多年的凹印与柔印经历,柔性版印刷专家,历任中国印协柔印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包协包装印刷委专家组成员,曾经在上海多家印刷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美国联合印刷器材公司产品技术总监,熟悉凹印与柔印印刷设备,多层吹胀共挤膜和流延共挤膜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柔性版印刷技术管理工作,技术专著颇丰。现任阪田油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