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60年印迹

时间:2010-04-10 13:17:15来源:《2010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
  (3)包装形式日益丰富
  建国初期,我国的产品包装主要以纸包装为主,其他类型包装制品所占比例很少,经过60年的发展,包装类型日益丰富,相应的包装技术不断提高。
  彩盒包装。在包装印刷行业,彩盒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增强,彩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①化妆品行业,据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的资料统计,我国化妆品企业共有3000家,2008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其中,彩盒占化妆品总额的15%~20%。仅此一项,年均化妆品彩盒包装市场约250亿元。②卷烟行业,1952年我国卷烟产量为2650万箱,60年来,卷烟业一直处于产销均衡增长,库存合理,效益稳步增长的态势。2008年我国生产内销卷烟4411.82万箱,累计销售收入4969.47亿元,且高档(一、二、三类)卷烟销售占比上升,对高档、精美的彩盒需求量增大。深圳劲嘉彩印集团2008年卷烟烟包印制业务量超过了33亿元(占全国的1/10),以此类推,全国卷烟行业彩盒印刷费1年约花费330亿元。
  纸箱行业。我国1954年开始使用瓦楞纸箱,技术起点较低。截止2008年我国拥有纸箱厂数以万计,瓦楞纸生产线4000多条,其中五层瓦线占20%,而高档、宽幅、高速的生产线占五层线总数的5%左右,此外,还有单面瓦楞机组7000余台(套)。1995年我国瓦楞纸板产量为74亿平方米,2000年上升到123亿平方米,2008年达到230亿平方米,较2007年210亿平方米,增长9%,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2位(美国为425亿平方米,日本为160亿平方米)。目前,纸制品包装产值占包装工业总产值40%(在经济发达国家占45%),而瓦楞纸箱产值占纸包装制品产值的60%以上。
  软包装行业。我国1972年开始引进瑞典无菌包装生产线,到2008年我国中等规模以上软包装企业有1500多家,2008年各种无菌包装产量达12亿只,实现利税3900亿元。塑料包装销售量为1170万吨,其中软包装用薄膜为580万吨,仅采用多层复合包装材料的“利乐”包,在2008年的产量就达到600亿只左右。
  (4)包装印刷产业布局基本完成
  60年来,我国包装印刷工业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点状格局发展为带状格局。目前,我国已形成四大包装印刷产业带,即以深圳、东莞、广州、汕头为中心的珠三角包装印刷产业带,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包装印刷产业带,以京、津、鲁、冀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包装印刷产业带,以四川、云南、陕西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包装印刷产业带。
  标签印刷
  产能:从1949年的空白到2009年18亿枚
  制造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只有沿海大城市少数印刷厂可生产不干胶标签发展到2009年30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
  我国标签印刷行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其技术设备、工艺、材料主要来自日本。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是中国不干胶行业发展壮大和蓬勃发展的10年。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大量港台、韩国标签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一时不同类型的、各种规模的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在中国,尤其是广东遍地开花,且迅速发展。作为同不干胶标签印刷配套的企业,材料涂布厂、黏合剂制造厂、标签设备制造厂和自动贴标机的厂家也纷纷出现。1994年对于中国不干胶行业是里程碑的一年,美国的Avery Dennison(艾利)公司进入中国,许多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在国外就使用艾利公司的材料,所以艾利公司进入中国既满足了外资企业的需要,又满足了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的需求。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不干胶标签印刷行业飞速发展,整体水平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家之一,人均标签材料使用量已经超过1平方米。在印刷方式上,越来越多的印刷厂使用柔版方式印刷标签,薄膜材料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组合印刷在化妆品标签上普遍应用。在标签的应用方式上,自动贴标机在医药、石油、化妆品、饮料、电子行业普遍应用,为此,标签印刷加工的轮转化比例已经上升到80%。印刷厂的轮转加工设备不断增加,可以说一个印刷厂如果没有轮转标签加工设备,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轮转设备成为标签印刷厂必备的设备。
  2009年,全国已有标签印刷的企业3000多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温州和京、津地区,中山、深圳、上海、苏州、杭州是国内标签印刷最发达地区。标签印刷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标签产量达到18亿枚。
  数字快印
  业务结构:从服务文件资料、设计图纸印刷发展到面向市场多元印刷业务(按需、短版、可变印刷)
  印刷技术:从激光照排轻胶印,再到数字印刷,精细彩色数字印刷
  数字快印是数字印刷技术,特别是数字印刷机出现之后从机关文印、出图社及三小印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新兴印刷领域。1965年,全国这几类印刷厂约1700家,基本以铅印和誊印内部资料、建筑图纸及印刷零件为主。20世纪80年代随着激光照排和轻印刷技术革命的兴起,古老的铅排铅印技术得到了彻底的改造。代之而起的是华光、方正中文汉字排版系统、轻型胶印机,轻印刷的浪潮席卷整个机关文印领域。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印刷质量大大改善,工作方式全面更新。

  1997年起,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多媒体与数字印刷技术的出现,快印行业开始面临数字印刷对传统印刷的挑战、彩色桌面系统对黑白印刷的挑战和多媒体产品对纸质印刷品的挑战。
  数字印刷技术开始于IPEX1993发布的以色列Indigo数字印刷机,在几年期间相关技术、设备、系统不断问世,催生了一个新兴数字印刷领域。数字印刷机以1张起印、信息可变、无需印版的特点给传统快印业带来了惊喜。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应用起步于建筑图文,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迅速兴起,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短版印刷需求的增长,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形成互补,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数字印刷领域的业务扩展到商业快印、机关文印、广告设计、出版印刷、包装标签印刷以及账单票证印刷等,且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在《数码印刷》杂志2009年抽样调查的数字印刷企业中,81.40%涉及商务文件业务,72.09%涉及招投标书印刷,72.09%涉及样书印刷,67.44%涉及宣传册印刷,62.79%涉及个人作品集印刷,62.79%涉及产品说明书印刷,53.49%涉及个性化台历印刷,51.16%涉及菜谱印刷,39.53%涉及相册印刷,34.88%涉及请柬印刷,34.88%涉及证卡证书印刷,9.30%涉及标签印刷业务,2.33%涉及账单业务,6.98%涉及条码印刷,2.33%涉及直邮信函印刷。
  2009年,中国内地数字印刷市场的市场总额约为100亿元,占全国印刷市场总额的5%~7%。《数码印刷》“数字印刷在中国”对国内部分数字印刷机的装机量进行的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8月,内地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达到354台,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达到990台,生产型黑白数字印刷机的装机量达到66台。
  印刷机械制造
  印刷机械产量:从1949年47吨到2008年8000万吨
  制造企业:从1949年65家,从业人员318人,发展到2008年6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