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77~1998年,印刷科研蓬勃发展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伴随着我国印刷领域的改革开放,印刷科研蓬勃发展,各地纷纷建立起印刷科研机构。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同期,机械工业部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成立。1977~1980年间,一批省级印刷研究所先后设立;1983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前身)。 这一时期科研成果频出,最值得关注的有:王选教授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率先完成的平版胶印PS版材国产化项目等。 (3)1999~2009年,印刷科研的体制改革与发展期 进入21世纪,我国印刷科研体制面临大变革,逐步迈向自主创新的新征程。1999年的《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和2000年的《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吹响了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号角,形成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方式。全国许多科研院所开始分批转成科技型企业。其中典型的例子有:2000年,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转企进入国资委下属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2.科研机构主要组织形式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印刷科研机构的主要组织形态有四大类:省、市新闻出版局或科技厅管理的印刷研究所;大学下设印刷科研机构;企业或企业集团所属印刷科研院所;民营、个体印刷研究所,高科技开发公司。这些印刷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印刷科研的繁荣和印刷行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教育 教育机构:1953年创办技术培训班和专科学校,1960年开高等教育的先河,21世纪初,初中高等院校满足各种层次需求 教材建设:20世纪50年代以制版和印刷发展为主,90年代,扩展为图像处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印刷全过程的自动化以及多种特殊印刷技术 建国60年来,印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建设了一批初、中、高等院校和教学机构,培养了满足各个层次需要的印刷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出版了各级各类印刷院校的各种教材。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印刷本科、专科、高职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一些原有院校在招生规模上有很大发展,有些高等学校也建立了印刷专业或二级学院。印刷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教育同时在进行,陕西机械学院(后合并到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设立硕士与博士的培养项目。此外,高职教育也得到发展,从1993年天津职业大学开设印刷技术专业,到2009年已有20多所开设印刷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专科院校)。同时,印刷成人高等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开设印刷本科教育的院校,均开展了印刷成人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