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媒体形式:1957年第一本纸质杂志《印刷》问世,进入21世纪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媒体经营:1957年只涉及杂志出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业务多元化,扩展到展览、会议、活动、网站等 肩负着推动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国印刷媒体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传播技术手段的变化,行业信息需求的变化,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探寻自身发展方向。 1.传统纸媒,中流砥柱 1957年,中国印刷业的第一本行业杂志——《印刷》(《印刷技术》的前身)诞生。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印刷业涌现出一批至今仍颇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包括1972年创刊的《印刷杂志》、1979年创办的《广东印刷》、1983年创办的《今日印刷》和《中国印刷》等。 1980~1995年,印刷媒体从定位、内容、发行、市场等方面做深层次调整。一些印刷媒体挖掘自身资源,以展会活动作为全新载体,成功构建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专业媒体品牌形象逐步建立,完成品牌的打造和建设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统印刷媒体表现出5个发展动向:一是细分受众,分刊分版;二是以核心板块为基点寻求多元化发展,办展览、办会议、办活动、做网站;三是本地化的国际专业杂志受欢迎程度提高;四是网络媒体进入行业视野;五是彩信手机报模式在行业出现。 进入21世纪,中国印刷科研创新得到更多重视,印刷学科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2009年,中国印刷行业第一本综合型学术研究期刊——《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创刊。 60年来,在媒体人的不断努力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平面媒体,如《印刷杂志》《今日印刷》《广东印刷》《数码印刷》《印刷经理人》《印刷世界》《印刷工业》《中国包装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丝网印刷》等。 2.网络媒体,生机勃勃
1994年,中国进入互联网世界,印刷行业网络媒体不断壮大。1999年大中华印艺网创立,2000年必胜网创立,2005年科印网创立。印刷网络媒体类型涉及商业门户类网站(如科印网)、新闻类网站(如中国新闻出版网)、电子商务类网站(如慧聪印刷网),人才招聘类网站(如中国印刷人才招聘网),及论坛(如CPC中文印刷社区)等。2000年底至2004年初,印刷行业迎来企业建站的高峰期。 目前,印刷行业的网络媒体以新闻类网站居多,收入主要来源于网络广告、电子商务、会员服务这3种形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已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彼此间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尤其是传统主流印刷媒体涉足网络,如科印传媒创立科印网,以及各地协会开始组建旗下网站。如今网络媒体的经营模式正值调整期,伴随着媒体自身营运的实践和对赢利模式的探讨,将创造新的奇迹! 标准 印刷技术标准化:建国初期,印刷标准化工作几乎是空白,到2009年,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8项 印刷机械标准化:1982年推出第一个胶印机标准,到2009年制、修订相关标准超过124项 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是向印刷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印刷技术标准化和印刷机械标准化两个方面。 1.印刷技术标准化 (1)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印刷业标准化工作几乎是空白,无专门机构主管印刷标准化工作。1987年,国家出版局并入新闻出版署后,在署技术发展司建立标准室,主管印刷标准化工作。此后,组织制定《印刷技术术语》国家标准,为建立印刷标准化体系和制定各类标准奠定基础。 1991年1月,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的发展轨道。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ISO/TC 130印刷技术委员会第6届年会上,中国被ISO/TC 130正式以“P”(积极)成员资格接纳为成员国。此后,中国在国际印刷标准化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由全国印刷标委会保障承办的第23届ISO/TC 130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工作成就 经过18年的发展,印刷标委会共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8项,举办了各类印刷标准化培训活动60余次,培训各类印刷及相关人员5000多人次,出版《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百余期。 2006年1月,首个“全国印刷标准化(胶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基地”在雅昌(北京)印刷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拉开印刷标准化试验基地建设的序幕。截至2009年,印刷标委会在近3年时间内已在全国建立了8个标准化“试验基地”,覆盖了从印前、书刊印刷与包装印刷、单张纸和卷筒纸印刷到油墨和纸张等印刷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 此外,为细分印刷标准化工作领域,印刷标委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建了“书刊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和“网版印刷分技术委员会”两个分委员会。计划将陆续组建报纸、包装、数字印刷、票据印刷、印后和印刷原辅材料等分技术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