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为了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应加大智能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推进人工智能、软件控制、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对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及用户的政策扶持,加快关键核心部件、设备的国产化;加强技术合作,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域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特别是对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在市场销售、社会推广上给予政策支持。 3.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拓展产业链条 积极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新材料研发企业和机构、智能服务应用提供商组建产业联盟,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分步组建印前、印刷、印后智能化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全国及至全球优势资源,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鼓励并购具有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外企(比如拥有核心技术的日本和欧洲的中小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工业园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实现强强联合。积极开拓越南、泰国、印度,以及南美、非洲等新兴制造市场,使智能产品的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在自贸区建立国际总部,加速公司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完善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立华集团在智能制造建设方面的实践定位 以上主要是从理论结合实际来阐述智能制造的总体情况。最后,笔者通过在立华集团推动智能化的实践与建设中,分享立华集团智能制造实施心得与体会,希望给同行带来一些借鉴与帮助。 立华集团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始终遵循感性与理性双重思考的原则:务真求实,实事求是,科学推进。在实践性地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立华集团从4个方面形成了“立华智能制造概念”。
首先,从认知层面搞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1)我们是什么? 我们是有责任的实体企业,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扛着成千上万个家庭。 (2)我们不是什么? 我们不是科研机构,也不是行业性研究机构,我们是一家制造型企业。 (3)我们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实现合理的利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