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其他话题

低溶剂含量柔印水墨印刷存在困难?也许需要这样改善设备!

时间:2019-08-14 08:15:37来源:科印网作者:蔡成基
  推荐以下两个方法进行改善:

  一是在印刷机上改善。即在钢辊表面加装温度传感器,用这个温度来与初始值比较,形成闭环。从控制方面说,要可靠得多。其实凹印工艺的干式复合机上也有相似单元,只不过检测点在钢辊内部,所以热电偶装在里面。而卫星式柔印需要装在外面,要紧贴在辊表面。

  二是在操作上改善。即通过改变或调节操作参数控制Δt,或者降低Δt的数值,使之因受热膨胀的量不超过柔印贴版用泡棉双面胶提供的缓冲量。卫星式机型常用1.14mm印版配合0.50mm双面胶,或者采用1.70mm印版配合0.38mm双面胶,只要因压印辊膨胀所造成的压力增大被控制在泡棉双面胶提供的缓冲力之内,控制就将有效。

  操作上有两个环节可以利用:

  一是提升中心压印辊水温。Δt的下限就是水温,提升下限,Δt的绝对值就小了。笔者以前就经历过这种改变,意大利供应商将原先设定的26℃提升到30℃,机器照样开得好好的。近日笔者参观一些很有规模的卫星式柔印机厂家,在这个数值设定上有28℃,也有30℃,一墙之隔的机器还有32℃。其实国外不少机器在提升这个下限值,有些机器用华氏温度表示,一换算,就是36℃以上。

  二是调节色组间干燥装置的进出风量,使出风大于进风,在风口附近形成负压,以减少热风加热中心压印辊筒表面的风险。实施这个方法对进出风口的结构有一定要求,即进风管在内,出风管在外,风口处的特点是出风管包含进风管,进出风管的气流形成闭路。接触到中心压印辊表面的不是气流的全部,而是气流的边缘。有些设备进出风管分置印刷单元左右两端,调节负压很可能无效。

  对负压状态一定需要经过检测,用一根薄膜细条放在风口,观测薄膜被吹或被吸,从而评估负压效果。笔者以前到台湾考察过一台设备,发现该机经长时间运行,中心压印辊表面温度的上升只在1℃左右,关键因素就在负压。

  业界对中心压印辊受热膨胀风险已有警觉,并在产品设计中有意规避。比如,drupa上展出的EB卫星式柔印机,由于没有色组间热风装置,EB装置不会影响中心压印辊表面温度,印刷样张中调控制极好,没有堵版瑕疵;国内一家企业的手帕纸卫星式柔印机,采用中心压印辊敞开式结构,滚筒不设墙板,两侧打通,类似汽车轮毂,支撑宽度达到10cm以上,自然风冷却,避免了钢辊表面因受热并积聚而升温的风险。

  有必要提出采用图像检测并反馈的方案,该方案在现今国内制造业水平基础上,已可以实施。因为中心压印辊受热膨胀,印刷压力增大,中调区域网点间隔缩小,堵版风险增大。如果在印版上做一个标记,当承印材料表面标记图案增大,CCD相机取样,与调机时的初始值比较,将图像位置信号转换为电气信号,驱动印刷单元沿丝杠后退,直至图像信号初始值位置。这个闭环将十分完美,这就是全伺服系统的负反馈。当然,标记的设计十分重要,千万不能为圆形,圆形的增大很难检取,将直接影响检测灵敏度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去年举办的“华光杯”全国柔印产品质量评比中,有一款卫星式机型的产品——安吉白茶铜版纸/铝箔复合包装袋,获得优胜奖。该产品幅宽1100mm,印版线数175lpi,最小网点1.5%,网纹辊线数1000lpi,BCM2.4,水墨印刷,印刷速度200m/min。评委评价:一个很巧妙的工艺设计。因为1000lpi网纹辊的网穴开口是22μm,175lpi印版的1.5%网点直径是20μm,为避免高光堵版,不应选择1.5%,而应选择2.0%。但由于该产品采用柯达NX印版,网点强度较高,虽不能说黑膜雕刻与实际成版完全达到1∶1,但网点在洗版时不变细,这是有保证的,所以能够避免高光堵版。而且用红外测温仪测量中心压印辊表面温升Δt只有3℃,保证了中调不堵版。

  下周,将为大家继续讲解第二个改善——为印刷压力的调节建立规矩,敬请期待。